?
除了銷售種子,姜波空閑時還要到社員的大棚里了解蔬菜的長勢。
姜波選擇堅守在田間地頭,主動學習并成為青島第一批新型職業農民。
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加快了農業結構調整,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村莊空心化、農戶兼業化、人口老齡化等狀況越發明顯。關于種地,前幾年曾有這樣的說法:“50后”種不動地,“60后”種不好地,“70后”不愿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談種地。農業結構需要升級,未來到底誰來種地?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是未來農業發展的一個必然方向。2012年,“新型職業農民”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他們擔負著振興鄉村的重要使命。連日來,半島記者走進島城多個區市田間地頭,體驗新型職業農民生活,記錄新農民群體在農田里的堅守、創新與追求。
“姜波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培訓過的學生。她愛學習,愛合作,肯吃苦,肯鉆研。有技術觀念,有品牌意識,有商業頭腦。能夠團結帶領老少爺們報團取暖,把蔬菜從地頭做到餐桌,從線上做到線下,從小合伙做到大舞臺,走出了一條成功的‘地平線’之路,如朝陽冉冉升起,如旭日奕奕東升??胺Q巾幗不讓須眉,是新型職業農民的杰出代表。”
——青島農業大學經濟學院(合作社學院)院長、教授李中華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崔璞 韓小偉
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在即。1月23日,省人大代表姜波將踏上前往濟南的旅程。臨行前,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地里的大棚和幫社員代售的蔬菜。自古以來,人們對土地就有著特殊的情感。48歲的即墨農民姜波并沒有像許多農民那樣進城,她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選擇堅守田間地頭,主動學習并成為青島第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帶領大家共同富裕。
新職業·幸福的奮斗
赴濟南開會放心不下地里 她更看重獲得的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證書和山東省優秀職業農民稱號,因為她本來就是個農民。
新的職業,新的奮斗,賦予新的使命,而不忘初心是真正成功的前提,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
“我連普通話都不會說,讓我發言就愁死了!”1月22日,在即墨移風店鎮黃戈莊村,青島地平線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姜波正在家中整理行囊,23日她將去濟南參加省人代會。此前,她當選山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姜波出生于1970年,當年差1分沒能考上中專,就回家務農了,一干就是30多年。相對于太多的榮譽,姜波更看重獲得的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證書和山東省優秀職業農民等稱號。她說,自己本來就是個農民,只有在地里不斷干活奮斗,才能創造出幸福來。
“我來買種子!”
“幾斤?”
“5斤吧!”
“哪個村的?”
“小壩村?!?br>
幾天前的1月17日上午,在青島地平線蔬菜專業合作社,不斷有村民上門買種子,理事長姜波一一登記,她的電話總是不斷響起。“現在大姜價格不算高,你不打算等等看?”一位村民來電話,委托姜波給找客戶,將自己種的姜賣掉一部分?!昂?我找到了跟你說!”姜波說完掛斷電話。
“這家去年賣姜掉空里了,今年不敢等了。”姜波說,去年春節期間,姜的價格在2.5元/斤左右,這位村民不舍得賣,結果越等價格越低。眼看快到中午,姜波的弟弟一直在旁邊催促,村里換屆選舉,姐弟倆打算一起去投票,但姜波直到11時才抽出時間。
“下午在區里有一場培訓,我得過去聽聽?!苯ㄕf,時間太緊張了,要不然可以仔細聽一聽,一天到晚都很忙,需要她處理的事情很多,雖然忙點累點但是很幸福。前幾天,姜波剛從外地培訓完趕回即墨,沒顧上休息一天半天,就開始忙活起來。
這天,姜波穿著紅色的厚外套,雙手粗糙。能看出“與眾不同”的,是她的厚外套里,露出白色襯衣的領子,加上一頭短發,看上去很干練?!昂芏嗳艘詾槲沂谴罄习迥?我把手給他們看,他們就會改口,說我的確是個‘干活的’。”姜波說。
她說,自己最放心不下的是地里的大棚和即將要售賣的蔬菜。
新手法·學習的奮斗
10多年參加培訓超200次 姜波的成長離不開她參加過的數百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每一次培訓,她都有很多收獲。
新的手法,新的學習,社會在快速發展,必須要不斷學習,才不至于落伍。
總結姜波的忙碌生活,除了打理合作社,她主要在做兩件事:選種、培訓?!胺N子非常關鍵,種子好,蔬菜好,價格才能高?!苯ǖ囊粋€任務就是到處找好種子,看到好蔬菜就問問種子來自哪里,找到合適的種子就引入到移風店。然后,由合作社的技術人員教農戶種植、推廣。由此,合作社推廣了既適合出口又適合內銷,且口感很好的韓國黃心白菜、蘿卜、茄子、青椒等優勢品種,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這個“妙招”從哪里來的?那就是從姜波的另一件大事——參加培訓。姜波總結,只要不花錢的培訓,她都想參加。
在培訓學習中,姜波堪稱“學霸”。她購買了許多有關農作物種植、栽培、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書籍。從書本上學習新技術、新知識、新成果,參加鎮、市、省及國家農業部舉辦的農業科技培訓班學習,到壽光拜師學藝、取經、實踐,掌握了較為豐富的種植技術和經驗。聘請專家及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通過實地指導,現場診斷、現場開藥方,聽取農民意見,交流生產經驗。
“一個月30天,有五六天時間在參加培訓?!苯ㄕf,不少培訓是有名額的,如果爭取到名額,她肯定要去;沒有名額,就打聽著能不能替別人去;實在不行,也要去旁聽。十幾年下來,培訓次數超過了200次。
雖然有些培訓的內容相似,姜波覺得,多聽幾遍也有很大好處。“能夠理解得更多、更深,每次聽都有收獲?!痹诮磥?去培訓時聽老師講很重要,自己多問也很關鍵。比如將自己遇到的困難向老師提出來,可能就輕而易舉解決了。再者,“能認識很多合作社負責人、農場主,我的問題可能人家也遇到過,簡單一聊,就能學到一招。”
新思維·覺醒的奮斗
賣菜難逼著她自學上網 她種的蔬菜因為不值錢,曾直接丟進樹林里,還因此“燒”死了樹木;看到別人種姜賺錢,她種出來賣掉就會賠錢,儲存到地窖里,卻因降雨量大,姜都從地窖里漂了出來……
新的思維,新的覺醒,離不開主動追求或者被動引導,隨之而來的是現狀的改變。
“如果我當年沒有積極學習網上銷售,可能現在我還在老老實實種菜,到了收菜季節就愁著銷售呢!”姜波說。
即墨區移風店鎮是青島的菜籃子基地之一,也是高效農業示范區。借助大沽河沿岸水土肥沃的優勢,農民種植的大白菜、白蘿卜、甘藍等蔬菜質量很高,都達到了出口標準。前些年,由于信息閉塞,移風店鎮的蔬菜多數走不出青島,菜農起早貪黑種出來的蔬菜經常賣不掉,只好爛在地里、溝邊。
2000年種菜的經歷讓姜波無法忘懷:蔬菜收成好卻沒銷路,成交價格也遠遠低于其他鄉鎮?!巴瑯拥牟?我們這兒的價格每斤要便宜一到二毛多錢,每畝菜少賣兩三千元?!睘榱速u個好價錢,她經常要跑六七十里路到萊西市去賣,賣一趟菜要一天一夜。
吃苦對于農民來說不算啥,可很多時候吃苦也解決不了問題。有一年,她種的2畝蘿卜實在賣不出去了,最后送到咸菜廠,還給人家卸到池子里去,人家才給了五厘錢一斤。“一輛三輪車拉3000來斤,才能賣20元錢。”姜波說,這個價錢連油費都不夠,因此有2畝大頭菜只能丟進樹林里,不料蔬菜腐爛把樹給“燒”壞了。
還有一個經歷令她記憶深刻:頭一年姜賣到了4元/斤,姜波趕緊種姜,等到收獲季節,價格跌到了1元/斤。姜波不舍得賣,租了地窖儲存起來。那年雨水多,水灌進地窖里,姜都漂了起來。
姜波決心改變這種現狀。2003年,正在讀大學的妹妹告訴她,“互聯網很神奇”,什么信息都有。姜波拿出1200元買了一臺二手電腦,抽時間鼓搗電腦。那時候,農閑時村民會約著打麻將,姜波沒空去。很快,人人都知道她在家“打電腦”,都說她瘋了。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姜波對網絡幾乎是一竅不通,恰好聽說農廣校舉辦上網培訓班,她趕緊報名參加。在培訓班里,她學會了在網上建立無公害蔬菜基地網頁,定期發布時令蔬菜上市信息,邀請國內外的蔬菜客商,到蔬菜基地來實地參觀、考察。
這種做法有沒有用?當時,姜波心里也沒底。
新市場·抱團的奮斗
帶動三千多農戶種蔬菜 經過努力,她終于不用再為銷路犯愁:如今每年可幫助農戶銷售蔬菜12000多噸,帶動周邊15個村莊、3200多名農戶依靠種植蔬菜走上致富路。
新的市場,亟需抱團,農業市場化的進程越來越快,規模化抱團取暖,能形成拳頭效應。
當年,姜波成為移風店鎮首個“觸網”的農民。她還不知道,她會從此開啟“經紀人”生涯。第一次在網絡上將蔬菜信息發布出去,不到3天就接到一個客商的回復,對方要收購白蘿卜。姜波問:要1000斤還是1萬斤?對方報出的數量讓姜波吃了一驚:10個集裝箱!一個集裝箱大約是25噸,10個集裝箱就是250噸。看到姜波有點蒙,對方說先付5000元定金。這下姜波心里有了底:當時蘿卜的市場價是5分錢一斤,姜波按每斤一毛八的價格向菜農收購,菜農們簡直不相信,價錢高出兩倍,還能就近賣掉,這種好事可不好找。
賣到最后,一些不合標準的蘿卜也送來了,怎么辦?姜波跟客商商量:農民們種點菜不容易,就一斤再便宜兩分錢都收了吧,對方爽快地答應了。結果附近的蘿卜都送到了姜波這兒,最終才裝了2個集裝箱,到最后付錢的時候,人家還是照原價付款。
開了個好頭后,姜波越來越熟練。如今,姜波的生意做到了大江南北甚至國外,大棚里的菜剛剛發芽,國外客商的訂單就來了。
村民種菜水平有高有低,蔬菜質量有好有次。好的搶手價高,次的沒人愿意要。2008年,姜波吸納了106戶農戶,組建青島地平線蔬菜專業合作社?!吧鐔T用我們的種子,我們有專門的技術人員指導,按照標準種出來我們負責銷售?!苯ㄕf,按照合作社的標準嚴格執行,統一提供良種、統一供應農資、統一標準品牌、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收購加工,推廣使用有機肥、菌肥、生物農藥、生產無公害綠色蔬菜,示范篩選推廣品種。
2008年,合作社引進荷蘭新品種西紅柿百靈,由于這個品種耐運輸,果型好,很多客戶前來搶購,每斤1.4元,供不應求,社員一季平均畝收入1.3萬元。有社員一個大棚一季收入就達到了5.5萬元,平均一畝地收入2.2萬元。就這樣,合作社通過提升蔬菜品質,拓寬了銷售渠道,每年銷售蔬菜400~500噸,營業額600萬~700萬元,每個大棚平均收益4萬元。合作社由最初的106戶社員,現在已輻射帶動周邊15個村莊,3200多名農戶種植蔬菜;帶動周邊種植蔬菜面積20000余畝,年銷售蔬菜12000多噸。
新期望·創業的奮斗
讓鄉親們的錢袋子再鼓些 她希望能找到熱愛農村事業的年輕人,一起努力建設一個美麗又富裕的新農村。
新的期望,新的創業,榮譽只是代表過去,接下來的奮斗歷程更需要傳承者。
在田間地頭辛苦了這么多年,姜波有了眾多頭銜:地平線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即墨區政協委員、即墨區科協科普志愿者、青島農委農業咨詢專家團農民土專家、農業科技入戶技術指導員、青島市女經紀人協會副會長等。去年11月,她被省農業廳授予“齊魯鄉村之星”榮譽稱號。
姜波注意到,這些年,菜農在蔬菜生產中已經基本掌握基礎技術,但在一些關鍵技術上還存在問題,而且種植水平參差不齊、新品種引進信息不靈,掌握新技術、獲取新信息的渠道少,都成為菜農進一步發展生產的障礙。
姜波說,她要為進一步擴大移風店蔬菜種植基地的知名度,提高移風店蔬菜的品牌知名度做點貢獻,讓鄉親們的錢袋子再飽滿一些。對她自己的事業來說,合作社才走了“三分之一的路”,后面的路很遠很長,困難還有很多。
還有一個難題困擾著姜波。目前,農村里種植戶大多年紀偏大,以姜波合作社社員為例,有的村30歲到40歲之間的農民只有一個,大多數50歲以上,年紀大的有70歲。對于這一年齡段的村民來說,接受能力較弱,思想也不如年輕人靈活。姜波就遇到了“人才匱乏問題”,她只能親力親為做很多瑣碎的事情,比如向村民賣種子。
在參與培訓的過程中,姜波向同行學習到,應該把工作分配開,不能干太多瑣碎事,自己要集中精力解決較大的問題,“我在網上發布過招聘信息,沒人愿意來種地。”姜波說,她希望能找到熱愛農村事業的年輕人,一起努力建設一個美麗又富裕的新農村。到那時候,“估計城里人也會搶著回農村了吧!”
■特寫 老農種了8分地 一年能掙6萬元 姜波的成長離不開她參加過的數百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這是她與社員分享培訓心得。
合作社還經常把專家請到大棚里講解農業技術,指導村民們種植蔬菜。
1月17日,半島記者在姜波的合作社里穿上他們的“社服”,體驗新型職業農民的生活。姜波的辦公室很寬敞,但也非常冷。姜波穿著不算很厚實的衣服,因為一直忙碌,反而不覺得冷,記者在旁邊則凍得手腳冰涼。
姜波除了銷售種子,得空還要到社員的大棚里轉一圈。她的腳步飛快,對社員的大棚情況了如指掌,進入大棚不說什么閑話,直奔地頭。一上午跟著姜波走下來,半島記者覺得雙腿沉重。姜波說,平時沒有時間坐下來,都習慣了。
在跟隨姜波走訪的過程中,半島記者見到多名村民,聽他們講各自的故事。
小壩村的辛宗業50多歲,是目前種地的“主力軍”之一。他說,整個村里30歲到40歲的農民只有兩三個人。種地的基本都是上年紀的人,而且都沒什么學問,這些人種了一輩子地,而種地的方式卻改變了許多?!艾F在知道不能埋頭種地,還要講究方法。”辛宗業說,學習的好辦法就是去接受培訓學習,去聽課。在他的家庭里,他的妻子承擔著這項工作。培訓學習的效果很明顯,他們都懂得:想要蔬菜種得好,種子很重要。辛宗業這次專程來買種子,希望姜波帶領他們在致富路上走得更遠。
緊靠姜波的合作社,吳興開正在看守大棚。這處大棚總共8分地,都種著西紅柿。西紅柿長到了吳興開的胸口處,從下往上都掛著還沒成熟的果子,吳興開看在眼里樂在心里。他種大棚已經17年之久,卻從來沒有這么舒心過:種大棚要操心的事情太多,病蟲害、施肥、灌溉……哪一項沒留心出了問題,收成肯定受影響。對于靠著田地收成生活的一家人來說,這些問題幾乎都是災難性的。
如今,吳興開種大棚不用這么揪心了?!捌綍r能跟著去學習,學一招回來用一招?!眳桥d開說,帶頭學習的人當然就是姜波,這還不算,合作社里還有專門的技術人員,平時種大棚有疑問,技術人員能及時查看找到原因,不用再靠運氣,穩妥了許多。
吳興開計算,眼前的這個大棚,能產西紅柿1.5萬斤左右,2月份上市,去年這時的銷售價格是4元/斤,往年經驗最低價也有2.5元/斤?!耙唤镔u3塊錢沒有問題,刨去成本,一年兩季掙6萬元沒問題。”吳興開還有個溫室棚種了7分辣椒、一個1.8畝大拱棚準備種白菜,老兩口一年純收入8萬元沒問題。“還是應該相信科學啊!”吳興開感嘆。
在農村,如今不缺致富故事:去年小壩村的辛炳秋種了合作社推薦的西紅柿,兩個棚收入7萬多元,100天純收入5萬多元。
在姜波看來,農民趕上了好時候,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其實也就掙個辛苦錢?!艾F在還是以提高產量,增加種植面積賺錢,太累,且市場價格不穩。下一步要創品牌,走中高端,減少流通環節,提高經濟效益,收入更高一些?!?br>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