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婁花
僵尸企業危害社會經濟發展,而僵尸企業的存在,最終侵害的是納稅人的根本利益。對此,省人大代表、青島華通國有資本運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姜培生提出,依法處置僵尸企業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由之路。
僵尸企業損害
納稅人利益 姜培生說,處置僵尸企業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工作,能否解決好僵尸企業的問題,是直接關系到我們國家、省、市的大事,是保障經濟健康平穩發展的關鍵。
他介紹,在我們國家僵尸企業的表現形式有三種。一種是連年虧損靠外部資源支撐,艱難經營的企業。外部資源主要是來自政府、股東、銀行、供應商、職工,靠輸血、拖欠、騙貸度日,幻想經濟形勢好轉東山再起;第二種是沒有生產經營活動了,企業亦或股東顧及債務、稅務風險,多年還要投入人力財力維護著一個“正常狀態”的企業;第三種是沒有生產經營活動了,工商執照已經被吊銷,但是出于法定注銷清算程序的繁瑣和中介費用,企業或股東不愿進行清算。
“這些僵尸企業的存在,直接影響著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付出的成本也是高昂的。”姜培生說,有不少僵尸企業屹立十年、二十年不“倒”,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這些僵尸企業的土地值錢了,一夜暴發了,此時企業抽身而去,而其造成的社會成本實際上是社會、政府和眾多的納稅人付了。
他說,我們對這些僵尸企業的放任,實際上就是在消耗我們的資源,目前大家常說的騰籠換鳥,應該率先將這些僵尸企業的“籠子”騰出來,“中央講的將僵尸企業市場出清,實質上就是要動用法律手段把僵尸企業處置干凈。”
企業破產并不意味著
“破罐子破摔” 姜培生以自己參與的兩起青島企業收購國外企業破產重組案為例,介紹了企業破產后處置的可行性方案。“感慨很深。”他介紹,2003年青鋼收購美國一個老牌鋼鐵企業,一個年產200萬噸寬厚板的企業。當青島這方面人員趕到的時候,這個已經宣告破產的企業,各項工作都井井有條,就像一個正常的企業一樣。
另外,姜培生說,華通去年還積極參與了青島造船廠有限公司破產重組工作,“這個案例我想可以成為處置僵尸企業的一個樣本。企業、政府、法院都積極作為,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投資人、債權人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將企業保留下來,繼續發展。”
針對這一點,他提議相關司法機構要積極作為、敢于擔當,對企業破產重組案有案就立。他還透露,青島市目前正在試點,青島市中院將設破產庭來辦理企業破產重組等案件,杜絕僵尸企業的產生。
他還建議青島市先行先試,學習德國成熟的相關法律精神,制定一個企業破產保護的條例,從根本上防范僵尸企業帶來的風險。
去年處置134家
僵尸企業 據了解,依法處置僵尸企業,此前本市也出臺相應政策予以推動。華通旗下的青島鐘表總公司是本市老牌企業,這些年來一直背負沉重的人員、債務負擔,發展近于停滯。自去年開始,經過處置,目前正轉型打造國際科技文化產業孵化器,未來將變成一個集辦公、生活、孵化、實踐、金融為一體的科技文化創意社區。
處置“僵尸企業”,是本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國企改革過程中難啃的硬骨頭,該集團對無資產、無人員、無業務的“殼企業”,堅決予以關停;對有資產、有人員、無業務的企業,在做好資產處置、人員安置的前提下予以關停;對有資產、有人員、有業務但是長期虧損的企業,少數救治無望的企業實施“安樂死”,多數企業以極其審慎的態度進行“外科手術”,把企業的非主營業務、低效無效資產、冗員剝離出來,由集團企業托管中心進行托管和資產管理,繼而實施“內科治療”,以科技創新為手段,推動企業提高質量、降低成本、引進高端人才。
據了解,作為本市國有資本運營投資平臺、國企改革和產業發展平臺,華通集團2016年對134家僵尸企業進行處置,對有經營活動的93家企業進行“外科手術”和“內科治療”,讓20多家企業重新煥發生機。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