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 灘區群眾:咱也疾步奔小康 我省黃河灘區涉及60多萬群眾,貧困發生率高、安全建設嚴重滯后、群眾生產生活水平低,是全省較為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和新時期脫貧攻堅的重點區域。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省委、省政府將灘區遷建作為脫貧攻堅的重大舉措,納入“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也列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詳細] 高質量村臺怎樣建成的 金秋時節,東明縣焦園鄉8號村臺建設如火如荼。原地取土,修筑圍堤,已經到了“吹填”階段。遠遠望去,一片金黃。[詳細] 村臺上的安居致富夢 倆兒先后結婚,前后不足半月。這段日子,位于黃河灘區的東明縣長興集鄉竹林新村的李香云家可謂雙喜臨門。“現在村里熱鬧多了,時常聽見鞭炮聲,要擱以前,半年都聽不到一個響。”李香云說,“搬到新村后,日子好了,外鄉的閨女愿意嫁過來了。”[詳細] 黃河灘區遷建 破解世紀難題 山東牢記總書記囑托,把總書記牽掛的黃河灘區遷建這一民生工程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任務,出臺《山東省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規劃》,頂層設計,統籌施策,著力解決黃河灘區脫貧遷建難題,補齊社會保障短板,讓60多萬黃河灘區群眾受益[詳細] 一線故事 一線故事:兩本書的神奇之旅 一線故事:金銀花"為媒" 九間棚精神"遠嫁" [一線故事]安全標語走紅記 一線故事:好事多磨“蟲替藥” 一線故事:老劉賣船 食品安全 總書記牽掛的民生事:農田到餐桌守護舌尖安全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古已有之,吃的問題困擾了中國人千年,從食不果腹到走向溫飽,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安全,一路艱辛而漫長。[詳細] “食安山東”叫響全國 6月29日,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命名15個首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其中包括濟南市、青島市、煙臺市、濰坊市、威海市。山東一下子拿到了“國家食安城”的三分之一,到底用了什么樣的“錦囊妙計”? [詳細] 好水好土,種出放心糧果菜 去菜市場買菜,越來越多人選擇綠色有機菜;去超市買食品,越來越多人關注廠家和產地——人們對放心糧食、放心蔬菜的關注度與日俱增。這給糧食蔬菜的種植,提出了新的要求。[詳細] 動漫視頻 傳統文化照亮復興路 總書記牽掛的民生事|沂蒙精神代代傳 安全生產:這條紅線甭想跨過 吃香的喝辣的 咱咋就這么任性 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大村臺有大夢想 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為了0前的那個1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一位的論斷,洞悉0和1的基本規律,把繁復現象背后的本質講述得殊為透徹:如果沒有安全這個“1”,再多的發展成果也難免成為毫無意義的“0”。[詳細] [安全山東]連續雙下降 安全再攻堅 今年5月,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通報了2016年度省級政府安全生產工作考核結果,我省2016年安全生產工作考核結果為優秀等級。至2016年底,我省連續14年實現了各類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今年1-8月,全省各類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8.8%、9...[詳細] [攻堅克難]"進區入園"破解"化工圍城" 化工產業是占山東工業產值1/5的支柱產業,但在過去高速發展的時代,也積累了不少矛盾和問題。“化工圍村”“化工圍城”,給周邊居民造成了不小的安全風險。近年來,特別是今年6月我省打響化工產業安全生產轉型升級五年專項行動以來,我省強力推動化工企業進區入園,優化化工產業布局,消除安全隱患..[詳細] 沂蒙精神 山東精神山東性格的重要基因 沂蒙黨性教育基地散布在蒙山沂水間,這里山路崎嶇,交通不便,但這擋不住人們“尋根”的腳步。大家踏上這片紅色的土地,重溫血火歷史、共憶崢嶸歲月,拜謁革命遺跡、緬懷革命先烈,也在感受沂蒙精神歷久彌新的獨特魅力。[詳細] 水乳交融 沂蒙精神的獨特密碼 沂蒙精神發源于沂蒙老區,長成于齊魯大地,一脈傳承的是黨的宗旨、黨的性質,根本體現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實的宗旨意識、堅強的黨性修養、嚴格的組織觀念、扎實的為民情懷、堅韌的責任擔當、崇高的道德情操、無私的奉獻精神。沂蒙精神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黨的性質和宗旨在沂蒙、在山東落地生根長成..[詳細] 沂蒙精神,黨和國家寶貴精神財富 在中國的版圖上,星星點點分布著許多的紅色坐標。延安、井岡山、西柏坡、沂蒙山……這些詞匯早已超越地理概念,成為一種精神的符號,支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梁,并且見證著一個圓夢的旅程。[詳細] 一線回響 "我在海外孔子學院當院長" 山東泰山鋼鐵集團:"黃帽子"沉浮記 泰祥集團:從遭遇退貨到對標最嚴 傳統文化 山東獨特的"鄉村儒學現象" 從2013年到2017年,從1家到9200多家,從泗水到全省各地——這就是鄉村儒學4年來在山東遍地開花的軌跡,形成了獨特的“鄉村儒學現象”。[詳細] 山東好人 凝聚崇德向善精神力量 “當時沒顧慮太多,只想著配合消防員能救多少是多少!”回憶起一年多前的一幕,朱德貴十分謙虛。2016年1月26日,一段視頻刷爆了網絡。當天上午,在濟南從事高空作業的農民工劉春明、婁長民、李世增、朱德貴,從起火大樓中奮勇救人。隨后,泉城“蜘蛛俠”高空合力救人的故事在網上迅速傳播,榮登..[詳細] 傳統文化:成風化人 走向世界 這是世界最長的家譜,寫入200萬名族人,共計2000余萬字。2568年前的9月28日,孔子生于尼山,從此開啟了這項吉尼斯世界記錄。[詳細] 歷史記憶 歷史文化名人光芒超越時空 穿越時空的沂蒙之歌 消失的唱門 遠去的號子 水患,灘區記憶里不休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