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何勇海
河南省周口市委原常委、政法委書記朱家臣在任期間大發“發票財”——他虛開發票、購買假發票,并將其“派發”給基層單位和個人“報銷”,平均3天就“報銷”1次,累計“搜刮”400多萬元。(8月14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這位“發票書記”將報銷發票,當作公然向下級索賄、謀取非法利益的手段。“發票書記”之所以能夠“攜發票以令下級”,主要是因為權力太大,且權力未受到有效制約。比如,對給他報銷了發票的個人,每逢干部調整,他就“表揚”或“幫忙說話”。即使有人覺得在干部提拔中,“發票書記”起不了多大作用,也擔心他“成不了事也會壞事”,仍屈從于權力的威懾,自掏腰包為之“墊付”發票。事實正是這樣,“發票書記”對報銷發票“支持不力”的單位和個人,往往不惜假公濟私、打擊報復。對權力的監管不到位,于此可見一斑。
此外,發票管理、報銷制度存在很大漏洞,也讓“發票書記”有機可乘。“發票腐敗”近年來時有所聞,公款吃喝費隨意變成辦公用品費,個人消費輕松變身公務賬目,通過虛開多開發票套取公款,有關部門雖對此予以打擊和規范,但基層單位依然故我。“發票書記”深知基層單位“一把手”報賬簽字權力缺乏必要審計,便打起將發票“派發”給基層單位和個人“報銷”的主意。自己不違反財務管理規定,又能憑此中飽私囊,豈不兩全?
要防止類似“發票官員”蠶食下級單位和個人利益,將一張張發票變成鈔票,必須對領導干部的權力予以有效監督和制約。比如暢通秘密舉報渠道,賦予下級單位舉報攤派發票、轉嫁賬單等行為的權利,唯有如此,要求下級報銷發票者縱有索賄的“癮”,也不敢隨便發作。同時完善制度,壓縮發票報銷中的腐敗空間,比如明確公務開支的界限,要求機關單位對真公務、假公務予以甄別,加強基層單位報銷賬目的審計。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王泯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