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立美
“關手機,陪父母好好吃頓飯”“給媽媽做個面膜”“給爸媽打個電話”“教爸媽用微信”“帶爸媽做體檢”“出差給爸媽帶個小禮物”“走慢一點,等等爸媽”……連日來,一組在各種場合提醒孝親的圖片在網上悄然流行,還被賦予“現代二十四孝”。(6月1日《人民日報》) “百善孝為先”。盡孝,不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是為人子女應盡的法定義務。不孝,不只是不道德,還是違法行為。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子女由于受到工作、生活的限制,特別是人口流動性大的今天,很多子女與父母相隔千里過著雙城生活,盡孝往往只是藏在心中,很少付諸行動,“常回家看看”甚至成為奢侈品。
這份在2012年由全國老齡辦發布的“現代二十四孝”,在網絡上引發廣大網友的共鳴,原因并不難理解。主要是“現代二十四孝”相比于讓人遙不可及的古代“二十四孝”,在內容上,不僅更加親和有趣,而且更具有時代特色,更接地氣,更容易讓人能做到,甚至比“常回家看看”更容易做到。
近年來,每逢涉及子女行孝的新聞話題、歌曲、電影都能在網絡上引起共鳴,特別是在母親節、父親節、中秋節、春節等涉及到親情的節日之際,更能牽動為人子女的心,廣大網友紛紛在網上轉載、感慨。然而,節日過后,一切照舊,不“常回家看看”依然不會“常回家看看”,不盡孝還是不盡孝,并不會因網絡上熱議的親情文章有所改變。
面對廣大網友追捧和共鳴的“現代二十四孝”以及眾多親情話題,筆者以為,廣大網友不能只是在網絡上共鳴和點贊,更不要整天在網絡上展現自己如何孝順父母,在網絡上感慨自己因為忙不能盡孝、不能“常回家看看”,這些都只是借口。我們很多人有時間出國、去外地旅行,卻沒時間“常回家看看”;我們很多人有時間看電影、去KTV唱歌,卻沒時間給父母打個電話……對于“現代二十四孝”,不能止于感動和共鳴,而應當自覺地將其轉化為我們為人子女行孝的指南,這也應是“現代二十四孝”受到廣大網友轉發的應有結果和意義。如果“現代二十四孝”只是讓廣大網友共鳴,卻沒有引導網友付諸行動,這樣的共鳴毫無意義。當然,子女行孝也不能完全照搬“現代二十四孝”,把行孝內容固化,需要考慮到家庭狀況和父母的實際需要,讓父母享受更多的精神贍養。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