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種”出68個農場主 工商注冊有了新身份,銀行貸款市場開拓有優勢 信報訊 “有了這個執照,咱們的身份就不一樣了,客戶過來談合作更有信心。”3月12日,作為膠州規模最大的農場主,擁有5000多畝地的青島鴻飛大沽河農場的負責人王興遷高興地說,注冊成為
家庭農場對于農場規模擴大、品牌運作、銀行貸款、拓展市場等都有好處。
注冊成為家庭農場主,王興遷算是拓荒人之一,而當“資本下鄉”、“家庭農場”的概念首次出現在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時,“王興遷”們一下多了起來。目前僅膠州就已經有32個家庭農場主,全市家庭農場的注冊數量每天都在增長中。記者從各區市了解到,全市已經至少“涌”出68個家庭農場主。
站在自己的農場規劃圖前,王興遷揮手向四周招呼了一圈,他笑說,這四周能看到的土地都是他的。形成這樣的規模不容易,今年48歲的王興遷說,種糧戶從騎摩托到開轎車下地的變化刺激了他,他放棄自己做了多年的建筑行業,從2007年開始用了6年的時間做成了現在5000多畝的農場規模。2010年3月1日,膠州國泰農場成為全市第一個注冊農場。2012年2月28日,王興遷正式注冊成為膠州家庭農場主。“單純的經營模式上看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有了這個身份以后在談客戶的時候,農場就可以打造自己的品牌,可以拓展更高層次的市場。”王興遷說,成為市場主體以后,銀行貸款、市場開拓等方面都會有優勢,今年自己就成功從銀行貸出200多萬。
時間回到一年前,家庭農場在全市絕對算個新鮮事物,像王興遷這樣雖然注冊只有一年的時間,但絕對算是老人。全市真正大量涌現是在中央“一號文件”出臺前后,敏銳“嗅”到農業產業化商機的人們爭先到工商部門注冊成為家庭農場主,數量增長之快甚至連青島市農委都掌握不了最新的數據。3月12日,記者分別咨詢了膠州、黃島、即墨、萊西、平度五個區市,僅這五個區市完成注冊的家庭農場就已經有68個。
多數家庭農場主都是由原先的種糧大戶或合作社負責人發展而來的,他們有的規模已達到幾千畝,有的只有上百畝。雖然相信前景發展美好,注冊也免費,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發展“瓶頸”,土地租期難保障、農村基礎設有待改善、缺少資金、人才等都是問題。對此,膠州市經管站站長劉丕舜也承認,單單靠工商注冊就跟其他市場主體競爭是不現實的,家庭農場亟需稅收、信貸、用地、用電等方面的政策優惠。“未來家庭農場要發展好,不僅需要落實政策上的優惠,還需要法律上的保護,兩手都要抓。”劉站長說,應該盡快給予家庭農場應有的法律地位,明確權責,這樣他們才能放心大膽地去經營。(記者 尚青龍 李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