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從0到1 中集來福士挖掘新動能繪大海洋產業藍圖

2018-08-31 13:40   來源: 大眾網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副總經理滕瑤與記者面對面交流



  

中集來福士自主設計建造的“藍鯨1號”模型



  全球最先進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可在12級臺風中牢牢釘在作業海域進行鉆采可燃冰的“藍鯨1號”,能夠為游客提供海釣、吃海鮮大餐的海洋牧場平臺,將吃、住、行、游、購融為一體,讓人們可脫離陸地進行生活的智慧海上城市……這是位于煙臺的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簡稱“中集來福士”)為智慧海洋建設繪制的產業藍圖。

  從缺技術、缺人才、沒經驗的傳統造船廠成長為今天擁有諸多“世界第一”的國內領先海洋工程企業,中集來福士用40多年生動演繹了大國重器“從0到1”的勵志之路。為深入了解這一研發并建造“國之重器”、“民之利器”的海工企業,近日,大眾網記者與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副總經理滕瑤面對面交流,探尋中集來福士“海工自信”的養成點滴。

  打破國際壟斷

  研發國內首座坐底式海工平臺奠定基礎


  中集來福士作為我國首批七家進入工信部海工裝備企業“白名單”之一,已累計交付近40座各類海洋工程裝備,其中一半以上來自國際主流客戶訂單;其擁有豐富的深水平臺設計、建造、調試及交付經驗,目前已交付9座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占我國80%的市場份額。“如今這份成就的源頭,應該從2005年開始說起。”滕瑤說自己只是個不善言辭的技術工人,可回憶起多年的拼搏奮斗,依舊忍不住跟記者多說幾句。“在2005年之前,深水平臺設計建造都是被歐美和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壟斷的,我國在深水平臺設計建造上是一片空白。2005年,中集來福士憑借‘上下船體平行建造、2萬噸門吊整體合攏’這一深水平臺建造模式革命性創新,一口氣承接了6座深水和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的建造合同,還有一批自升式平臺和海工特種船,完成了中國企業第一次從國際主流市場成批量承接海工平臺項目。”

  據滕瑤介紹,中國的海洋工程其實起步比較早,早在1977年,勝利油田的幾位工程師就研發設計了中國第一座坐底式海上鉆井平臺。彼時中國正處在國際技術壟斷且自身被封鎖的境況下,研發時工程師們也吃不準平臺究竟造不造得出,用不用得好。“1976年前后,工程師們在山東各處尋址建造平臺,但鑒于技術挑戰大,項目風險高,許多企業負責人都不敢接下這個項目。當時,中級來福士的前身——煙臺造船廠覺得煙臺適合建造這樣一個平臺,自此開始了這一平臺的制造。”滕瑤說,這一項目在完工后開始順利運行,渤海灣的第一批海上油田開始由中國的鉆井平臺進行打井,“這是中集來福士做海工的基礎,也是中國踏足海工產業的先鋒。”

  自主知識產權從0到1

  老外用40年完成,我們兩年搞定!


  在多年的累積發展過程中,中集來福士實現了從購買技術到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知識產權在一些關鍵的核心產品里面,實現了從零到100%的突破,國產化率大幅提高,建造周期和建造工時大幅縮短,走通了深水鉆井平臺,在這個領域里大展拳腳。談起這條路上的苦辣心酸,滕瑤一路經歷過來,感慨頗深。

  滕瑤回憶道,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國家經濟發展快,但基礎能力跟不上,所以中集來福士主要走海洋產品引進路線,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90年代中后期。彼時油價上漲,能源成為了海工企業發展的瓶頸,到了90年代末,中集來福士將目光轉向簡單的海洋工程,開始制造海上工程船舶。從2004年開始,中集來福士開始構建自己的研發團隊。“以前,所有的產品設計圖紙都要依靠進口,都是來圖加工、來料加工,我們一直在探討,什么時候我們也能自主研發,自主推進國產材料、配套化設備的運用?”時任技術部經理的滕瑤不甘被國外技術壟斷的環境制約,帶領40余名設計人員開始了海洋平臺研發工作。

  “我記得非常清楚,2007年,我在國際上尋求幫助。老外明確地告訴我說,‘你們還是以來圖加工為主吧,這個東西不是那么容易搞的定,歐洲美國整整用了40年才掌握到這種程度’。我回來一傳達,大家覺得心里很不平,憋著一口氣。那時我們的團隊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五六歲,大家都是年輕有干勁的青年,覺得能夠解決研發設計中的關鍵技術。”滕瑤說,為給國家、也給自己爭一口氣,研發團隊人員開始消化國際設計、學習他們的流程,同時從國內搞海洋工程、船舶設計的院校招聘了100多位本碩博專業人員,心無旁騖得進行平臺研發。“接下來我們的速度越來越快,差不多花了2年時間,完成了中國第一個半潛式鉆井平臺的設計。”滕瑤稱,這一成果讓大家喜不自禁,但接下來的問題又讓眾人陷入困境。“那個時候,中國人設計的平臺很難推向國際,我們生怕辛辛苦苦設計出來的平臺被當成了廢紙。當時我們詢問集團高層,得到了很大的支持,于是我們成功地把圖紙變成了產品,這一平臺在2009年底開工,到2012年底完成了建造,并交付給巴油集團。據對方反饋,我們的平臺在全球同類產品中,航速最快,效率最高,在他們使用的同類平臺中排第一。就這樣,我們的研發團隊逐漸建設了起來,也逐漸掌握了核心技術,在這個領域里建立了產業自信。”

  據悉,2010年以來,中集來福士開始陸續交付鉆井平臺,所交付的平臺覆蓋了全球主要的產油區,包括海況條件最為惡劣的挪威北海,以先進的技術和可靠的硬件成為當地海域“明星平臺”,在全球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在這一過程中,中集來福士培育了一批中國的海工專業人才,為高端海工裝備中國制造進行了豐厚的積淀。

  挖掘新動能

  提供大海洋整體解決方案


  作為中國海工行業的領軍企業,中集來福士擔負著改善國計民生的重任,積極響應國家供給側改革和新舊動能轉換號召,主動變革,轉型升級,在海洋漁業、服務業、油氣細分領域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油價低行成為新常態,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市場進入深度調整期。面對惡劣的市場形勢,中集來福士牢牢堅守中國海工陣地,延伸海洋油氣裝備產業鏈,通過在鉆井裝備制造中積累的技術經驗與客戶資源,以油氣產業為核心,由鉆井領域繼續向生產、船舶管理、拆解和高端修船領域發展,鉆采拆結合,修造并舉。滕瑤說,2017年5月,中集來福士設計建造的“藍鯨1號”作為最核心裝備,在國家成功試采可燃冰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向全球展示了“大國重器”的實力,助力中國在深遠海核心裝備領域彎道超車實現領跑。

  “為了支撐好大海洋建設,我們開始把技術用于其他方面,”滕瑤補充道,“首先,在海洋漁業裝備上,我們進行了創新變革。傳統的養殖方式污染環境,原來在深水裝備上的投資高而且技術達不到,一直是個瓶頸。近兩年,我們不斷研發制造適合中國海域的深海平臺、智能網箱和養殖工船等海洋漁業裝備,交付了十幾座自主研發的海上牧場,不僅做好了產品,還形成了中國第一個海上牧場的標準,這對現代漁業裝備轉型升級具有里程碑意義,也為山東省海洋漁業走在全國前列提供了助力。”滕瑤還提到,在海洋服務業的發展上,中集來福士也做出了成效。滕瑤稱,鑒于各個國家、沿海城市快速發展,城市用地受到了一定制約,中集來福士便把平臺設計經驗研發用到了近海結構物的設計上,例如用于游船、游輪等。“我們研發的高端海洋平臺具有很好的人機友好性,”滕瑤舉例說,“例如在高鐵上,桌子上的硬幣是不會倒的,同樣的,在10級風左右的狀態下,我們也可以保證硬幣在我們研發的平臺上不會倒下。”

  滕瑤還提到,中集來福士還在海上新能源的應用上不斷發力,其研發的平臺能夠很好得為海上的風能、生物能、潮汐能等提供服務。

  創新永無止境,海洋大有作為。與中集來福士共風共雨了多年,滕瑤表示,公司的發展離不開中集團隊大家庭的共同努力和管理人員勇于擔當、求新求變、包容大度的企業家精神。“‘設定一個很高的目標,哪怕像夢一樣,我也不說不能’,這句標語在公司掛了三年,就是要激勵我們海工人不斷挖掘潛力,創新求變,不斷發展。相信通過我們自身的不懈努力和不斷提升,中集來福士將為大海洋戰略和國計民生的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編輯: 劉曉明]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中集 海洋產業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