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魏本欣:一片"榛"心在富農

2018-08-24 12:52   來源: 大眾日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魏本欣興致勃勃地帶記者來到榛子園,向記者介紹榛子生長情況。



  

魏本欣在榛子園里笑逐顏開。



  ■ 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

  諸城人魏本欣在農業、商業、工業之間摸爬滾打了四十年。四年前,他開始種起榛子,這一種便是一萬兩千畝,將荒山禿嶺變為“綠色銀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老魏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一個可復制的樣板。

  □ 本報記者 盧昱 楊國勝 本報通訊員 徐春光 呂光玉

  酷暑中,在諸城市皇華鎮胡溝村以南的山嶺上,萬畝榛子林將溝溝壑壑染綠。走進溝壑一看,榛子樹扎根在石頭縫里,有一人高,縱橫之間有行伍,如同守衛荒山的衛兵排列著。榛子葉甚闊,略圓,端尖,有細齒,在山風中搖曳著。

  8月8日,記者在榛子成熟時,見到了這片榛子林的創建人魏本欣。老魏今年64歲,臉色曬得黑里透紅,步伐比年輕人還矯健。在這片荒山薄地之間,他已經如此奔走了四年:一點點清理亂石、開墾禿嶺、流轉土地、開挖水庫、招募人工、種植榛苗、收獲榛子……他為民富農的激情燃燒依舊。

  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窮

  榛子成熟時節,老魏實在太忙了。單一個上午,前來學習、參觀、調研的就有三撥人。我們的采訪在運動中進行。

  初見記者,老魏說你們別著急采訪我,趁著這會沒人來參觀,我帶你們先去地里看看,看看老百姓的創收情況。他這種說走就走、說干就干的作風,早就刻在骨子里。“連我兒子都說,有點趕不上我的節奏。”老魏笑道。

  汽車在山嶺間穿來穿去,在一片梯田間,記者見到了正在割草的農民,有的抱著鋤草機在平地里來回掃,有的手握鐮刀在石頭縫中精準作業。早上九點半,他們已汗流浹背。

  “我們從早上六點干到十點,中午怪熱,再從下午三點干到七點,一天一百塊錢。”正在割草的胡溝村村民耿桂法介紹道。

  “在這里干了幾年了?感覺還可以吧?”記者問道。

  “感恣地(注:諸城方言,表示肯定),在這干了三四年了。原先在這嶺上種點兒花生、地瓜,小車都推不上來,得用肩膀扛。現在推土車、拖拉機、汽車一溜兒就能開到山頂。原先收成咋樣完全靠老天爺。現在管子鋪到了樹根上一摁手機就出水,割草也有了專業的機器。原先一畝地一年掙個三五百,現在強太多啦!”對于這些年的變化,土生土長的耿桂法最有發言權。

  “還可以吧,我不是‘周扒皮’吧。”一到地里,老魏渾身是勁,他一邊彎腰薅草,一邊笑道,不一會兒,汗水也濕透了衣背。

  現在除草劑種類那么豐富,為何不直接打藥滅草?魏本欣介紹,他種的榛子叫平歐大榛子,是森林食品,打農藥太影響品質了。“割下來的草,能護水,還能養護土地。”

  正是果實收獲期,榛子在樹上自然脫落。老魏隨手撿起三五個塞到記者手里,介紹說這一苞一實的榛子耐旱、耐寒、耐貧瘠。“一般栽種后3年見果,5年后進入豐果期,年畝產500多斤,10年后年畝產能有1000斤。要是按收購價15元到20元一斤計算,畝收入過萬元。”

  有苦就有甜是農民世世代代的信仰。魏本欣這個地地道道、土生土長的莊戶人,也是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窮。1974年6月高中畢業后,他先后干過民辦教師、片區黨總支部文書、省縣廣播電臺和廣播站通訊員。1983年包產到戶、分田到人、鼓勵支持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時,他離開了民辦教師的崗位。

  1984年,魏本欣在自家3畝責任田里搞起了平菇食用菌種植,之后進行平菇菌種的推廣。1985年,他就成為當時少有的萬元戶,在縣“兩戶一體”代表大會上作了典型發言。之后,他又進行了黃桃與平菇間作種植試驗,平菇批發給商販,黃桃賣給加工廠,大獲成功。在他的影響下,同村有十幾戶鄉親野外種植平菇60多畝,帶領鄉親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

  手里有錢了,魏本欣就反復尋思如何不再祖祖輩輩受窮,如何讓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樣接受同等教育,用知識改變命運。九十年代初鄧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使他如沐春風,解開壓抑多年的心結,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38歲時,魏本欣毅然賣掉家宅,扔掉苦心經營多年的果園,來到舉目無親的諸城市農貿市場,找了個干一天五元錢、管住不管吃的營生,給大魚販子記賬值夜班。在農貿市場摸爬滾打了二年后,他與別人合伙販魚,后來又到南湖開了“南湖全雞店”,一干就是七八年。

  1999年,魏本欣在好友的鼓勵與支持下,在皇華鎮北面荒涼的清涼山上,搭了個90平方米的小棚子,建了個300公斤的小爐子,辦了個鑄造小作坊。2000年,他注冊成立了諸城市華欣鑄造有限公司,經過十六年的拼搏,華欣鑄造有限公司由創建之初的13個人,年產值不過百萬,上交稅金不足3萬的小作坊,發展到如今員工近千人,年收入7億元,累計上繳稅金2億元,位列全國鑄造行業綜合百強三十位的大型企業。

  令老魏自豪的是,他的兒子在2015年成功接過華欣鑄造的接力棒,企業的各項指標年年增長,更得到了華欣廣大員工的肯定和贊揚。

  耐住寂寞,頂住挖苦

  “每一步跟著政策前頭走。”從農業到商業,再到工業,多年的歷練讓老魏悟出來這個道理。

  按常理,老魏拼搏了大半生,家庭美滿,本應享享清福。可他在2015年退下來后,常常想,自己是農民的兒子,是土地讓自己創造了進入城市的第一桶金。看到還掙扎在貧困線上的鄉親們,魏本欣想盡己所能,為父老鄉親脫貧致富做點什么,以回報養育自己的土地和大山。

  “以前出國的時候,在意大利、美國看到一些榛子做的食品,蛋糕、巧克力、餅干啥的,覺得味道不錯。在美國一些高檔社區,榛子樹是行道樹,樹齡百年,五六米高,人在樹下走,松鼠在樹上吃榛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可當時咱們國家主要在東北有榛子林,榛果比較小,也不成產業。就市場來說,土耳其人口八千多萬,人均一年吃3公斤榛子。咱們國家有十三億人口,要是有四分之一人吃榛子,一人一年1公斤,那也得6億斤。可惜,到目前為止,全國還沒一百萬畝榛子林。”魏本欣覺得自己找到一塊新的市場空白區。

  “我小時候,吃個蘋果都是奢侈品。一個村里都沒幾個蘋果。時代變了,咱們開始流行吃核桃也沒幾年。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的消費升級了,榛子的市場有很大空間。”魏本欣說。

  為了解榛子的種植,魏本欣專門去了趟東北,考察了一周;又去了趟中國林科院,向專家們請教種植榛子的可行性和有關技術,得到了專家的認可。

  好苗子可以保證增產。在篩選之后,老魏決定種平歐雜交榛子。“這種榛子以歐洲大榛子為父本,以平榛為母本,通過遠緣雜交所選育成功。”

  對此,親朋好友出現了各種不理解。在山東種植榛子能成活?能結果?結了果賣給誰?每畝經濟效益多少?農民不認可怎么辦?再說,那滿是石頭的荒山禿嶺,種樹談何容易。

  在魏本欣看來,這都不是問題。“我對土地的感情,就像狗攆那兔子似的,一聞到土地的味道就來勁兒。”老魏說,“投資大農業想暴富,想成農民企業家?!別血本無歸,頭破血流就是高手了!耐住寂寞,頂住挖苦!”

  “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在宣傳中學習宣傳。”老魏說,做啥都有一些規律。開始種榛子時,他便注意搞好群眾的宣傳發動工作。在距萬畝榛子園西北5公里的常山東側,7年前,魏本欣在這栽植了300畝平歐大榛子,已經進入盛果期。多年的種植積累,讓老魏有了底氣:3年齡榛子,每棵產干果大約在一斤左右,一畝地栽種110棵,按照現在每斤20元價格,能收入2000多元。前兩年套種花生、大豆,可以保證勞務費,第三年持平,第四年開始盈利。

  “我栽植在常山的榛子樹,4年就進入了盛果期,畝產500斤以上,這就是1萬元的收入,抵得上十畝糧食的收入。”老魏用一句話來鼓勵農民栽植榛子:“十棵低保、百棵養老、千棵發家、萬棵富民。”緊接著,他以企業實力為后盾,先期投資600萬元,在胡溝村南嶺253畝山上,栽上引進的一年、二年生榛子樹苗,來個示范拉動。

  可苗子種上不久,遇上大旱,樹苗奄奄一息。魏本欣不分晝夜,身先士卒,調動大小車輛十幾臺,連續三個月,從鎮上拉水抗旱保苗。兩個多月連軸轉,早出晚歸,在嶺地上一腳深一腳淺地跑,嘴上起了口瘡,腳趾得了甲溝炎,走路都一瘸一拐的,本來就不白的魏本欣,黑得賽過包公。

  蒼天不負有心人,當滿山遍野的榛子樹吐芽展葉,榛子苗大部分成活,魏本欣心里甜滋滋的。為了徹底改變山上用水和周邊村民澆地問題,魏本欣又投資600多萬元,在園區黃殿溝和胡溝村東溝分別修建了兩個水庫。這時他的積蓄已全部花光。“現在水庫的魚很多,都碰腿了。開始投放的魚苗,有長到十五六斤的了。”老魏笑道。   

  為了澆灌、采摘、運輸和村民出行,老魏又靠著多年經商的信用,四處籌錢先后投資400多萬元,購買大型水泵六臺;依山嶺的走勢,架澆灌主管道2000多米,支管道3000多米,引水上山安裝微噴滴管十幾萬米;在諸城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又投資100多萬元修建了貫穿鄉村園區道路18公里。

  當地群眾看到魏本欣這個外村人,竟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投血本、來實的,心里的顧慮慢慢打消了。魏本欣趁熱打鐵,通過流轉胡溝、上康嶺、下康嶺、大山、小山等村莊土地5000畝,投入1535萬元,雇用20多臺挖掘機,奮戰五個多月,將荒廢多年的七八個荒山土嶺進行綜合治理。“挖了三遍,有的挖了半米深,把石頭翻出來,把土填在石頭縫里。”

  “種地是一種精神”

  機器作業將沉睡多年的荒地喚醒,生產力被重新激活了。一層層環山繞嶺上種滿了榛子樹苗,樹底鋪設滴灌節水設施,山東華山萬畝平歐大榛子示范基地建成了。“我的心跟榛子樹一樣,在慢慢地上升。”看著一簇簇果實沉甸甸地壓在枝頭,老魏心中的喜悅溢于言表。

  記者發現,在山嶺下仍有零零散散的田地里沒有栽種榛子苗。魏本欣說,這些是不流轉土地的農戶,也不愿栽種榛子。不過,魏本欣在山下修建了水庫,蓄水后引水上山,沿修建的道路兩側,每隔50米就有接水口。“不愿意流轉田地的農戶,也可以免費用這些水澆地。只要打開閥門接上水管就可澆地,覆蓋周邊千畝山地。”魏本欣的共贏哲學,讓鄉親們佩服。

  在魏本欣看來,手持鐮刀收割莊稼,面朝黃土背朝天,這都是不可持續發展的傳統農業。他要把榛子做成大產業,帶動農民致富。為此,他發起成立了榛子種植專業合作社,起名“共好”,寄托著他希望鄉親們與他“共好”的美愿。

  “合作社村民每5戶一組,每組一起打理30畝的榛子園,留下成本給合作社,收益歸個人。”魏本欣計劃用3年的時間帶動周邊3000農戶種植平歐大榛子,達到2萬畝的種植規模。

  老魏的合作社實現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合作社建好基礎設施、栽好苗子后,以每畝300斤榛子的底價優先返包給周邊村民。合作社負責技術指導、生產服務和回收加工。”胡溝村黨支部書記穆乃華介紹道,“有頭腦的村民,還可以在周邊做生意。經營能力差的可以到合作社當工人,鋤草、追肥、收果,人均年收入3萬元左右。”

  今年56歲的胡溝村村民張樂善之前靠著經營8畝山嶺薄地,一年下來剩下兩三千塊錢。現在土地流轉給了合作社,合作社按每畝一年600元的價格,一次性支付了10年。張樂善沒了后顧之憂,得空就到合作社打工,多的時候一個月能拿到3000多。“原先攥著10塊錢都不舍得花,現在掏出幾百塊也不心疼。這生活完全變了樣兒。”說到這里張樂善眼里已含著熱淚。

  通過這三四年的種榛之路,魏本欣用實際行動證明著“頭拱地嗷嗷叫”的精神。有不少外地人前來取經:徐州的季老板,在老魏這買了兩萬株,回鄉承包兩千畝荒山,開啟了榛子種植的征程;甘肅隴南的客戶也前來學習,說老魏的榛子產業,是助推精準扶貧,拓寬農民致富路的好路子,是山區林業發展的好模式;有東北的榛農前來學習,說他們發展了十年,也沒到老魏這個規模;還有新疆石河子的客戶,想引種老魏的榛子……

  老魏的合作社設在萬畝榛子林的中心,一處山嶺之巔上一間小木屋靜臥著,迎來五湖四海的參觀者。老魏將地里撿來的榛子,放入自己發明的工具里,用力一攥,小巧而白胖的果仁跳將出來,吃起來清香怡人。

  一幫參觀者夸老魏是老當益壯,老魏感嘆:“種地是一種精神,應該珍惜這個局面。社會對得起我們,我們也對得起這個社會。不都說,衡量一個人的成功不在他昌盛的時候,而是在他跌倒以后怎么爬起來。我很崇拜褚時健,80歲了還在創業,他是老前輩,跟我母親差不多大,有機會我想去拜訪他。”

  “南有勵志橙,北有誠信榛。”老魏提出這樣的口號,激勵自己在模仿褚時健的同時,也秉承山東人的質樸,試著超越。“我有上萬畝的林權經營證可做抵押,可到銀行卻貸不出來款。政策還是不大配套。”老魏也有著自己的苦衷。

  采訪間隙,招遠市辛莊鎮東溝李家村的參觀者前來學習。“咱們村的土質比這可強了,種植效果兩年頂三年。”村支部書記李洪正給村里的種樹高手鼓勁道,“這次是我第三次來參觀了。榛子是朝陽產業。越是走在前面,機會就越大。咱們村里要把這個項目做好了,帶動咱村,甚至周邊村。”

  這些種蘋果樹的高手,深知管理果園的艱辛,“你看著山上光石頭,哪兒能種糧食。榛子成熟了,那還不是掉石頭縫里,找不著了。”

  “不用擔心這個。榛子熟了之后,自然掉落;要是不掉,晃晃樹就下來了。掉下來之后,一不落土,二不捂霉,到入冬曬干了再撿也來得及;野鵲擰不動,吃不下去;也沒人偷,偷了吃起來太麻煩。”老魏的解釋,打消了鄉親們的顧慮。

  “這個榛子樹葉羊不吃、牛不啃,葉子茂盛,冰雹打不著,好管理。一畝地按110棵算,六七年樹齡就能結干果700斤,八年樹齡得1000斤。東北一個老漢,自己會管理,一棵樹能結22斤。”魏本欣在榛子地里現場解釋,“還有一個客戶在我這買了四十畝地的榛子苗,家里還種了七十畝葡萄。結果葡萄地要九個人管,榛子只要一個人管就夠了。

  貨真價實的“綠色銀行”

  跟榛子打了幾年交道,老魏逐漸成了專家。很多地方邀請他去講課,到實地探訪是否適合種植榛子,給人把脈。“我是靠著只爭朝夕的精神,先聲奪人,先把榛子做起來。我感覺種植不是為自己,而是一種責任,我應該去做。”魏本欣有著共產黨人的本色。

  從民師,到民企,從事大半輩子制造業,退休后又返回農民陣營,魏本欣看到了許多試著在在農業發大財的企業家們。最后,很多人鼻青臉腫,乖乖退回原點。“究其原因,一是在選擇時就沒科技論證市場調研,種什么?賣給誰?二,產品沒有精深加工!要依托大健康品牌理念,來敲開并推動市場大門的賣點。”魏本欣解釋道。

  “現在市面上的榛子炒貨,是非常低端的。單賣榛子的話,一斤20塊錢,榛子粉四五十元一斤,榛子油120元一斤。脫殼、整理、磨粉、榨油,榛子經過深加工,利潤能翻幾倍,而且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在老魏的設想中,種榛子,只是第一步。“我要做的,是榛子大產業。榛子仁、榛子片、榛子碎、榛子粉,還有榛子油、榛子乳、榛子休閑食品,將榛子進行深加工,讓榛子的身價倍增。”

  2016年7月,魏本欣注冊成立了一家主打榛子深加工的生物科技公司。為進一步增加效益,他從國外引進智能化榛子加工設備。至此,老魏的榛子全產業鏈已經閉環,形成了“種苗繁育+榛子收購+深加工研發+倉儲物流+線上線下銷售”的融合模式,用一顆小小的榛子,串聯起了城市與鄉村,串聯起了一二三產業,通過協調發展,給農民、給加工企業、給消費者都帶來了好處。

  魏本欣把自己的頭像印在名片和榛子產品的包裝上,用他的話說是:“我用人格保證,我們的榛子綠色、好吃。”

  最近,魏本欣在朋友圈里積極轉發自己的新產品——榛子乳。在機器轟鳴的車間里,老魏介紹道:“我們每小時生產兩萬八千罐,一年就是6.5萬噸榛子乳。”老魏的思想緊追時代潮流,他請人在榛子乳的鐵罐上設計出喜聞樂見的口號,以標點符號的形式表達著人生的不同側面:“引號,遇到人生的引路人,是我的幸運;破折號,突破自己,百折不撓;逗號,別逗了,我是最棒的;括號,我的人生只包括你……”

  對于“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出產業興旺的發展要求,老魏更是雙手歡迎:“咱們在這里流轉土地,改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引進榛子新品種,發展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建設加工廠、農家樂和休閑養生基地,既保護了綠水青山,又帶富了鄉親父老。每想到這里,我就干勁十足。”老魏欣慰地說。

  十年樹木。萬畝榛子林進入豐產期,這種木本油料成了貨真價實的“綠色銀行”,生態、經濟效益明顯。“我的目標是做工業企業,做商品流通,以榛子產業為基礎,以山地旅游為方向,通過產業鏈整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打造田園綜合體,讓鄉親們共好、更好。”對于未來,老魏滿懷希望!

   [編輯: 劉曉明]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魏本欣 富農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