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學義
誠然,外賣訂單信息涉及平臺、商戶、騎手、消費者等多個環節,管理起來較為困難,但這不能成為平臺卸責的理由。尤其是在外賣平臺儼然已成為一種公共基礎設施的當下,更有責任和義務保護好用戶的個人信息安全。 用戶每訂一次外賣,就意味著要將自己的信息上傳一次。但這些隱私信息是否足夠安全?近日,記者臥底多個“電話銷售”群發現,有賣家專門出售外賣訂餐客戶的信息。包括電話姓名、訂餐地址在內。還有一些外賣騎手也做起了客戶信息倒賣的“生意”。
對很多人而言,個人信息泄露似乎已不是新聞。但在外賣大行其道的今天,只不過訂個外賣,自己的房間號、電話、飲食習慣等信息就可能被統統販賣出去,甚至有騎手前腳剛送來外賣,后腳就兜售“新鮮出爐”的用戶信息——如此精準的信息泄露,還是讓人不寒而栗。如同一位網友所言,她給男友點了一份美團外賣,隨后便被一位陌生人加了微信。對方知道她的姓名和詳細地址。幾經追問,對方承認“信息是送外賣的朋友給的,目的是想幫他脫單”。
報道中,一些賣家稱有美團、餓了么、百度外賣的客戶信息,每萬條價格從700元到2000元不等。折合下來,每條信息在7分錢到兩毛錢之間。而直接從騎手那里買到的信息則貴一些,每條約一元錢。如此猖獗的信息泄露,不僅使騷擾電話、詐騙短信等無孔不入,也給公眾的人身安全埋下了隱患。
用戶個人信息被倒賣,美團等外賣平臺顯然難辭其咎。報道中有賣家稱,“數據是由商家系統內部人員提取的”,可見難脫“內鬼”嫌疑。網絡專家認為,也有可能是外賣平臺程序存在漏洞,黑客可根據訂單序列號爬取用戶信息。此外,還可能是跟商家合作的第三方泄露信息。
誠然,外賣訂單信息涉及平臺、商戶、騎手、消費者等多個環節,管理起來較為困難,但這不能成為平臺卸責的理由。尤其是在外賣平臺儼然已成為一種公共基礎設施的當下,更有責任和義務保護好用戶信息。一方面,任由個人信息泄露已涉嫌違法?!毒W絡安全法》明確,網絡運營者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其收集的個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毀損、丟失。刑法修正案(七)更是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進行了立法。另一方面,在消費者重視個人信息安全的當下,信息泄露不僅會成為企業的嚴重“污點”,甚至會殃及整個行業。
針對外賣倒賣信息問題,國家應盡快出臺網絡安全保護具體細則,嚴格立法要求企業對安全事故負責,尤其是跟隱私相關的數據泄露必須有懲罰和賠償機制,不允許企業增加“黑客攻擊導致的數據泄露不承擔責任”之類的霸王免責條款。同時,嚴格管束企業方對數據的利用情況,出一次事,處罰一次。另一方面,外賣平臺也要及時更新信息保護手段,建立深層防護機制,對商戶、騎手加強監督管控。比如,有的外賣平臺已經嘗試使用“虛擬號碼”,隱藏用戶和外賣小哥之間的真實聯系方式,降低信息泄露風險,并設有電話錄音功能,利于平臺監督定責。此類保障手段應及時推廣,盡快堵住信息泄露的窟窿。
相關新聞詳見本報今日A30版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