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馮海寧
網絡一次又一次成為非法食品“新陣地”,這需要引起高度重視。雖說“三無食藥”不等于不安全食藥,但“三無食藥”顯然屬于沒有安全保障的商品,既存在安全隱患,也破壞了市場秩序。 近年來,“直播+銷售”儼然成為一種新型商品銷售模式。有主播制售糖果辣醬自稱“很衛生”,然而記者發現,糖果包裝上也只是簡易標簽和說明,沒有產品生產許可證等信息。還有不少網絡主播出售減肥藥,而外包裝上缺少廠家和經營許可證信息。(2月6日《法制日報》) 之前,微信朋友圈曾出售“私房月餅”等,如今網絡直播間出售“三無食藥”,可見,網絡一次又一次成為非法食品“新陣地”,這需要引起高度重視。雖說“三無食藥”不等于不安全食藥,但“三無食藥”顯然屬于沒有安全保障的商品,這類食藥既存在安全隱患,也破壞了市場秩序。
盡管網絡主播自稱自己的食品“很衛生”,但光憑自說自話顯然沒有多少說服力。對此,除了網友要提高消費安全意識外,網絡直播平臺也必須負起應有的責任來,食藥監管的觸角要盡快伸進網絡直播間。根據我國《食品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規定,從事食品銷售和餐飲服務活動,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從報道看,相關網絡主播沒有食品經營許可證,而假如直播平臺也沒有食品經營許可證,那么其銷售行為就是錯上加錯。
直播平臺猶如一個“市場”,當這個市場非法出售食品并且是銷售“三無食藥”時,市場管理方顯然難辭其咎。相關直播平臺絕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如流量、分成,而去包庇、縱容主播銷售“三無食藥”,應該切實履行企業責任,堅持依法經營。比如,要以法律法規為“紅線”,規范網絡主播行為。對于已經違法的網絡主播,既要及時關閉直播間,也要嚴厲處罰。同時,還應該建立起完善的監督預防機制。
應該看到,直播平臺之所以銷售“三無食藥”,還與食藥監管滯后有很大關系。當食藥監管難以覆蓋到網絡直播平臺和直播間,就給了“三無食藥”上市銷售的機會。這一報道也提醒監管部門,要及時針對這種“三無食藥”采取治理行動,以防止網絡直播間變成“三無食藥超市”,危害消費者健康。對此,既需要增加相應的人手,也需要加大投入,加強技術手段,增強監管力量。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監管部門只要嚴格依照《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和網絡領域相關規定,對違規平臺進行嚴格處罰,讓其違法成本大于違法所得,相信平臺自然會掂量清楚。所以,重罰也是應對所有網絡違法違規行為的最有效治理手段。還需強調,消費者也要更理性、更聰明,不要變相鼓勵“三無食藥”銷售。這一點也是遏制違法食藥銷售的重要組成部分。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