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年過九旬的程花明眼不花,耳不背,腿腳靈便,每天還要拉著小拖車到濟南閔子騫路便民市場擺地攤。她的居所不到10平米,冬天沒暖氣,吃的不過是一些饅頭榨菜,但老人卻很滿足于這種簡單的生活方式。自由自在,自己舒心還不給別人添麻煩。她說,擺攤不光是為了賺錢,更是為了活動身體,散散心。相比于宅在家中,老人更喜歡市井的喧鬧。老人豁達、獨立的生活態(tài)度感染了很多老居民。
26日上午,記者在閔子騫路便民市場西側(cè)找到了程花明的小攤。她正忙著給一位顧客稱雞蛋。老人手腳靈便,過秤、找錢一氣呵成,完全看不出她已年過90歲了。
一位顧客在老人的小攤挑雞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時培磊 攝
她的小攤還擺著掃帚、箅子、簸箕、絲瓜瓤等物品,都是些輕便的小物件。天氣不冷的話老人早上6點就出門,一直到晚上6點收工。老人找完錢告訴記者,雞蛋還好賣一點,其他的東西都是日用品,使用壽命長,買的人要少很多。好的時候,一天也就賣個三五十塊錢。不過老人說,她并不在乎這些,每天都正常出攤。“我來這里擺攤,主要是為了散散步,消消食,散心,我在家里呆不住。”程花明老人稱。
周邊的老鄰居告訴記者,老人就住在附近,距離這里只有5分鐘左右的路程。路程雖然不遠,條件卻很艱苦。“房子只有不足10平米吧,冬天也沒個暖氣。”有些鄰居覺得老人不如去養(yǎng)老院,或者去女兒家里養(yǎng)老。程花明平靜地說,哪里也沒有她這個小窩好,“我在這里自由自在,我自己舒心,也不給女兒添麻煩,這樣多好。”
過往鄰居經(jīng)常對老人噓寒問暖。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時培磊 攝
據(jù)了解,程花明的老家在崔寨鎮(zhèn),年輕的時候跟著丈夫來到濟南市區(qū)靠賣菜為生。二十多年前,老人搬到閔子騫路,在這里擺攤已有二十多年。丈夫離世后,她獨自居住在這里。她說自己過慣了這種生活,不愿搬到女兒家。
回憶起過去的日子,老人感慨,那時候雖然條件不好,可一家人靠自己打拼,過著安穩(wěn)的日子,也很幸福。
“以前白面饅頭都難吃到,現(xiàn)在日子好了,每頓都能吃饅頭,我很滿足。”程花明老人一天三頓飯都很樸素,有時候她自己回家做一點,有時候女兒、鄰居給她送點飯,有時候干脆就吃咸菜和饅頭。“我什么都吃,一點兒也不挑。”老人笑著說,自己身體一直很好,跟胃口好有關(guān)系,也得益于每天出來擺攤,既鍛煉身體,也舒暢心情。
老人的生活態(tài)度感染了很多鄰居。“她都90多歲了,還能獨立靠勞動養(yǎng)活自己,我們都做不到。我很敬佩她這種豁達的心態(tài)。”一位老鄰居說道。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時培磊)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