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韓金惠
謠言止于智者,謠言止于常識,謠言更止于法律。商家因為謠言被迫關門,不明真相的消費者被謠言牽著鼻子走,原本已經十分敏感的神經再一次被撥動,甚至整個城市正常的社會秩序都被擾動。對謠言視頻發布者的追責,是“棉花肉松”真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5月26日,島城近些日子鬧得沸沸揚揚的網傳肉松蛋糕洗出棉花一事終于等來了官方說法。5月26日下午,山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出具了針對涉事蛋糕樣本的檢驗報告,檢驗報告顯示,肉松樣品中未檢出棉花內源基因,排除肉松蛋糕中添加了棉花的可能。由此可知,這一事件無疑又是一場謠言。
從5月22日肉松蛋糕中洗出棉花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到5月26日官方給出檢驗結果,這則食品安全謠言在島城掀起了巨大的波瀾。如今,隨著權威檢驗結果的發布,店家可以開門了,廠家可以放心了,老百姓可以安心了,“棉花肉松”也終于真相大白了。但是,事情發展到這里并非圓滿,檢驗結果的出爐也只是一個逗號。既然判定為謠言,那么,對謠言視頻發布者的追責,是“棉花肉松”真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其實這段時間以來,類似“肉松餅、蛋糕是棉花做的”這類視頻,并不是一起兩起了。前段時間,就有一位網名為“永康儂”的浙江金華永康籍男子,因發布“肉松是棉花做的”造謠視頻被警方拘留。島城這起影響同樣惡劣的事件,其視頻拍攝者的目的和動機究竟是什么?這背后是否像一些市民懷疑的那樣,存在某些打擊競爭對手的不可告人的商業動機和目的?相關部門顯然有必要查一查,這不僅是還原事件真相的必要步驟,也是滿足公眾知情權的必要舉措。
對于造謠者來說,輕輕張張嘴就足以引起輿論恐慌,但對于商家和廣大消費者來說,造成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商家因為謠言被迫關門,不明真相的消費者被謠言牽著鼻子走,原本已經十分敏感的神經再一次被撥動,甚至整個城市正常的社會秩序都被擾動。近些年來,我們總說公眾對于食品安全缺乏信心,使得食品安全事件總能輕而易舉地發展成為輿情事件。但是反過來想一想,除了相關部門對于食品安全的監管存在疏忽之外,謠言對公眾的恐慌和敏感的挑撥也必須引起重視。
謠言止于智者,謠言止于常識,謠言更止于法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食品安全欺詐行為查處辦法》(征求意見稿),已經明確將傳播食品安全虛假信息列為食品安全欺詐的行為表現。對于島城這起“棉花肉松”事件來說,我們期待著相關部門的進一步調查,也等待著對謠言始作俑者的追責結果。當然,對于消費者和個別自媒體公號而言,也應該吸取教訓,堅守真實這個底線,不造謠不傳謠不僅僅是一句呼吁,而是要切切實實落實到行動中。面對網絡上未經證實的食品安全信息,一定要保持謹慎和冷靜,少一次輕率的轉發就少一分謠言傳播的危險。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