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韓金惠
對這一次的互動百科事件,工商部門調查取證后必須對其進行嚴厲處罰,只有讓其有痛感,才能在整個行業形成威懾效應,肅清當前魚龍混雜的亂象。不能任由網絡上的虛假信息成為公害甚至是一再還魂的鬼魅。 互動百科網號稱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百科網站,領先的社會化知識媒體平臺,為數億中文用戶免費提供海量、全面、及時的百科信息。但記者調查發現,這家號稱自己是知識共享平臺的網站,背地里干的卻是見不得人的勾當,不但信息的準確性真假難辨,甚至有時候,還變成虛假信息的放大器。在這里,一些號稱神奇的產品,光鮮的人物簡歷,只要花4800元錢就可以開通“百科詞條認領”的服務,然后就可以隨意杜撰并發布,用虛假的廣告堂而皇之地圈錢。
作為央視3·15晚會的第一槍,互動百科成虛假廣告垃圾站令公眾錯愕。如今再打開互動百科的網頁,“百科更權威”的宣傳語顯得諷刺而刺眼。如果詞條能夠通過付費“認領”,那么百科詞條儼然就是網站賺錢的工具,哪里還有什么權威可言?
號稱7天可以殺死癌細胞的神藥,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上根本查不到任何相關信息;號稱獲取“國家醫學進步獎”的中醫,其實就在陜西渠子村的一家小診所里,而且沒有行醫資質……從曝光的內容來看,不僅產品可以花錢上百科詞條,連人也可以。這對于有需求而上網搜索的公眾來說,造成的誤導和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在醫療領域,如果公眾聽信了虛假詞條的內容,很可能會危害生命安全。去年的“魏則西事件”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其實,從去年的百度競價排名事件開始,關于互聯網推廣與廣告的爭議就一直沒有停止。去年7月,國家工商總局公布了《互聯網廣告管理暫行辦法》,其中明確規定,互聯網廣告應當具有可識別性,顯著標明“廣告”字樣,使消費者能夠辨明搜索信息是廣告;付費搜索廣告應當與自然搜索結果明顯區分等。也就是說,網站必須在顯著位置區分付費搜索廣告與自然搜索,而且付費搜索的相關企業必須具備相應的資質。但是現在看來,監管和處罰動作顯然都沒有跟上。
對于網站來說,互聯網經濟所催生的不僅是金錢,還有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我們期盼互聯網行業能夠認清責任,加強自律,但是殘酷的現實又提醒我們,不能完全寄望行業能夠自律,而應該對搜索引擎虛假違法廣告加大懲處力度。就這一次的互動百科事件來說,工商部門調查取證后必須對其進行嚴厲處罰,只有讓他們有痛感,才能規范自身行為,才能在整個行業形成威懾效應,肅清當前魚龍混雜的亂象,幫助公眾識別隱藏在搜索信息中的虛假廣告。網絡既然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不能任由網絡上的虛假信息成為公害甚至是一再還魂的鬼魅。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