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學義
作為鋼鐵生產和消費大國的中國,終于解決了圓珠筆頭國產化的問題。1月9日,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太鋼)官網掛出一篇來自山西衛視的報道稱,圓珠筆頭市場已不再被國外壟斷,太鋼集團旗下一子公司實現了自主化生產。(1月9日《人民日報》) 去年1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一次座談時說,“我們還不具備生產模具鋼的能力,包括圓珠筆頭上的‘圓珠’,目前仍然需要進口。這都需要調整結構。”這一番話耐人尋味,于是,“圓珠筆之問”也成為“中國制造業之問”,深深烙入國人的心底。
太鋼破解“圓珠筆之問”的消息令人振奮,也解了國人的一個“心結”。相關技術已在2016年9月通過企業測試,正式開始銷售。如此就打破了進口產品在我國制筆業所占的壟斷地位。須知,我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圓珠筆生產國,每年生產大約380億支,筆尖鋼市場全球總共約1000噸,而中國市場約占八成。而反映在市場上,國產筆尖鋼也已經倒逼進口價格迅速下調,使國內制筆企業受惠。
在“圓珠筆之問”的求解過程中,制造業轉型的身影清晰可見。以往,國內企業不能生產圓珠筆頭,固然是囿于材料和技術短缺,但同時也與市場因素有關。長期以來,我國鋼鐵業主要集中精力生產量大面廣的品種,而像圓珠筆頭這種生產技術難度大、市場空間小的品種,在企業眼中只是“雞肋”。然而,隨著鋼鐵產量日益過剩,去產能成大勢所趨,這就倒逼企業轉型,在嚴控成本之外,不斷開發新品種,滿足客戶個性化、差異化需求,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于是,市場壓力變為創新動力,像圓珠筆頭這種“國內空白”,也成為企業重點突破口,雞肋變成“香餑餑”。
在小小圓珠筆頭的背后,是科研工作者的大量心血。據報道,國家早在2011年就開啟了這一重點項目的攻關。太鋼為開發這一產品,經歷了數不盡的失敗,歷時五年終于成功。研發人員一直默默無聞,勤勉而篤行,這無疑是一種“工匠精神”。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