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線超大城市因為優質醫療、教育、基礎設施資源高度聚集產生的“虹吸效應”圈層繼續外擴,不僅讓長三角、珠三角大城市圈內一二線城市房價快速上漲,京滬周邊部分中小城市房價甚至在調控后不降反漲。
隨著大城市圈中一二線城市房價不斷漲價,“虹吸效應”圈層正在外擴。長三角、珠三角內的蘇州、珠海、惠州、中山等城市房價同比上漲達30%左右,讓人感到在滬深周邊也買不起房了。
在上海一家美資企業工作的銷售工程師盧俊波,每周五都要搭乘高鐵返回無錫的家中。“無錫的房價比較低,我買時每平方米不到1萬元,無錫到上海坐高鐵只要40多分鐘。”
“上海房價5萬元,我們這里2萬元貴嗎?”這是今年以來蘇州昆山樓市流行的一句銷售宣傳。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蘇州、上海一二手房住宅價格綜合指數同比漲幅均超過30%。
在“虹吸效應”圈層外擴的背后,上海嘉定和蘇州昆山土地出讓價格也是“你追我趕”。年中,兩地均拍出單價超過每平方米三萬元的住宅用地,這也帶動兩地樓盤價格互相傳導推動,最先上漲的一邊最終會帶動另一邊補漲。
在此輪各地樓市調控政策相繼落地后,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仍不限購的河北廊坊部分樓盤10月份價格不降反漲。在廊坊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官網上,10月8日以來,有11個項目發布了備案價格變更公示,其中住宅項目大多漲價5%~10%,有的公寓一次漲幅達到15%。
與一線超大城市房價的漲幅相比,部分省會城市、二線城市的房價漲幅更甚。廈門同比漲43%,南京同比漲28%,武漢同比漲24%……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發布的截至8月一二手住宅綜合價格指數顯示,包括上述城市在內的區域內熱點城市房價漲幅不斷加速。
據記者調查,“虹吸效應”向東部省會城市及二線城市蔓延,造成三四線中小城市被“掏空”。中信建投研究發展部的一份報告統計,2014年,在整個房地產銷售中,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實現的銷售金額分別占59%、23%和18%,銷售面積分別占48%、30%和22%,東部地區在房地產市場上的集中度也和人口流動趨勢相匹配。
專家指出,國內城市要想打破因為大城市“虹吸效應”而帶來的房價暴漲怪圈,一方面要加快中小城鎮的建設,另一方面要通過公共服務、產業發展、戶籍制度、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整體規劃和區域規劃,防止資源過度集中于某一個大城市。 據新華社
房地產稅是樓市調控“最大招”嗎? 樓市在一片“限”聲中再次迎來了政策拐點。而正如每一輪的樓市異動,都伴隨著房地產稅話題的風聲再起,此次亦不例外。有人曾把房地產稅比作懸在樓市上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但正如很多業內人士所言,樓市調控從沒有一味萬能靈藥,稅收也從來都不是萬能手段,房地產稅改革應該在一個明確、宏觀、長遠的框架下進行。
針對中國目前的樓市調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官員近日建議中國征收房產稅,但同時表示“房產稅從立法到實施需要耗費較長時間,無法應對短期房價過快上漲問題”。
一些國內專家學者也再度呼吁,房地產稅應加快落地,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抑制房地產投機,并倒逼一些存量房流入市場,改變市場供需,這對整個樓市的健康穩定意義重大。
眾所周知,稅收、信貸、限購、土地等都是樓市調控工具箱中的重要工具,但稅收不是針對短期行為的。正如一些專家所言,稅收是嚴肅的、持續的,如果用長線工具做短線操作非明智之舉。
“樓市調控需要強調制度建設,如果盲目引入稅收調節手段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房地產稅的改革應該在尊重樓市規律、稅收規律的前提下進行。”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志勇說。
作為一個稅種,房地產稅有三重功能,其一是作為一個典型意義的財產稅,調節收入分配;其二,作為一個典型意義上的地方稅,完善地方稅體系;其三,作為典型意義的房屋保有環節的稅種,進行樓市調控。毋庸置疑,這三項功能都是目前中國所亟須的。
對于房地產稅的推出,普通百姓的心態可能不盡相同,初次購房者可能一方面怕波及自己,增加稅負,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夠“逼”出更多房源,抑制房價。但對于擁有多套住房者可能會反復觀望,考量著是不是要出手,什么時候出手。
如今,房地產稅改革已進入立法通道,房地產稅法也已列入今年全國人大的立法工作計劃。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說,從程序上講,房地產稅的推出會有公開征求意見、審議、表決等程序,不會一下子出來,而且會在于法有據、保護納稅人權利的基礎上進行,會最大限度滿足普通百姓的基本住房需求,賦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權,社會也要對房地產稅的推出有合理的期待。 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