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韓金惠
對于清華大學教師遭電信詐騙1760萬元一事,輿論的關注點不應跑偏。每個人都應該樹立一個理念,無論是大學教師還是徐玉玉,無論貧窮還是富有,每一個公民的個人信息都應該得到保護,每一起電信詐騙都必須得到嚴懲。 8月30日,網上傳出一份“警情通報”稱:8月29日晚上11時許,中關村派出所110接報:海淀區藍旗營小區清華大學一老師,被冒充公檢法電信詐騙人民幣1760萬元。圖片右下方署名為:“清華大學液晶大樓物業服務中心”。8月30日下午,記者了解到,確有一名清華大學老師遭電信詐騙1760萬元,案件詳細情況尚待相關部門進一步通報。不過,網友們更加關注的卻是:這個清華大學老師為啥這么有錢?(8月31日《每日經濟新聞》) 最近一段時間,電信詐騙案件接二連三,但是,清華教師被騙1760萬元的新聞還是一出現就迅速抓住了公眾的眼球。與此前不同的是,大家除了對電信詐騙行為表示憤怒和譴責之外,最大的熱議點集中在了“1760萬”這一數字上:“大學老師好有錢。”甚至有人就此事議論起了收入差距的懸殊問題。人人都有好奇心可以理解,但是這樣的輿論走向,顯然跑偏了。
知情人士透露,被騙的錢來源于受害老師的個人儲蓄及一筆賣房款,“剛賣了房子,就被騙子以手續不全涉嫌偷稅及詐騙為借口行騙。”這一說法雖未得到警方的證實,但是這位老師所在的“海淀區藍旗營小區”,位于北京大學東門外、清華大學西南角,是國家為改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兩校教師居住條件而建的,目前網上的報價都在600萬元起。而且,在北京的一些小區,報價過千萬的房子比比皆是。從這些信息來看,賣房得來這么一大筆錢可能性很大。
所以,對于清華大學教師遭電信詐騙1760萬元一事,輿論的關注點不應停留在“為啥這么有錢”的質疑上,而是“信息是怎么泄露的”“騙子是怎么成功的”“應該怎么防范電信詐騙”等反思上。否則,對于受害的老師來說,遭受巨大損失之后還要面臨收入合法性的質疑,無疑于第二次傷害。更重要的是,一旦公眾關注的焦點跑偏了,很可能會造成錯誤的輿論導向,不利于打擊電信詐騙行動的開展。
在清華教師被騙這件事上,公眾還是應該保持理性。正如一些教育系統人士所說,很多大學老師的收入構成復雜而多元,并不僅僅依靠每月打到卡上的固定工資。所以說,大學教師擁有千萬財產并非不可能的事,公眾無需過于敏感。退一步講,即便受害者的收入來源有問題,也無法改變電信詐騙的犯罪事實,更不能掩蓋電信詐騙的嚴重性。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樹立一個理念,無論是大學教師還是徐玉玉,無論貧窮還是富有,每一個公民的個人信息都應該得到保護,每一起電信詐騙都必須得到嚴懲。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