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紅梅
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不能僅靠消費者個人“吃一塹長一智”,或者從他人上當受騙的血淚教訓中汲取消費經驗。在新興消費領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市場監管部門需要積極適應新常態,重新尋找自身的定位,主動作為,用心保護消費者。 又逢一年一度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近期各種消費陷阱被集中曝光,讓廣大消費者長了不少心眼兒。不過,隨著互聯網深入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消費陷阱搭上“互聯網+”快車,花樣翻新,層出不窮,消費者即便處處留神,也往往防不勝防,稍有不慎,就會上當受騙。
譬如,本報3月14日報道的高仿真詐騙短信:個人手機上經常會收到冒充銀行、法院、電視節目組的短信,詐騙分子不僅語氣、口吻模仿得十分到位,而且其發送詐騙短信的號碼、短信中的官網鏈接“高仿”程度也足以亂真,普通消費者沒有一定“功力”,根本分辨不出來。倘若有人一不小心被騙錢財,也不能全怪他一時糊涂,因為詐騙分子往往是團伙作案,一個人即便再聰明,也難以抵得住一群人忽悠。
消費者跌入詐騙短信陷阱,被不法分子騙走錢財,悲劇背后少不了相關部門和機構的失職與不作為。既然不法分子是通過偽基站和改號軟件,將高仿真詐騙短信發送到個人手機的,公安部門及電信運營商就應當進行聯合打擊;銀行等機構一旦發現自己被不法分子冒充,就有責任及時通過有效途徑向廣大消費者發出警示,并提供防止受騙的技巧和方法。
再如,消費者網購遭遇假貨,網絡電商平臺及其監管部門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中國消費者協會2015年受理的銷售服務類投訴中,遠程購物投訴占69.86%,其中網絡購物占 95.41%,比去年同期上升3.13%。消費者主要投訴的對象,涉及電商平臺、以微商為代表的個人網絡商家等方面。微商等新興網絡交易模式納入政府監管的時間不長,存在諸如缺乏信用保證體系、虛假宣傳、維權難等許多問題,消費者權益屢屢受到侵害卻難以索賠,亟須相關部門創新監管方式,為消費者撐腰,讓商家為自身的失信行為付出沉重代價。
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不能僅靠消費者個人“吃一塹長一智”,或者從他人上當受騙的血淚教訓中汲取消費經驗。在新興消費領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市場監管部門需要積極適應新常態,重新尋找自身的定位,明確職責和行為邊界。對于一些行業存在的“潛規則”及新型詐騙手段,相關部門應當及時予以披露,向廣大消費者發出警示,提高消費者辨真識假的能力,同時,還要嚴懲假冒偽劣等違法侵權行為,暢通消費者維權渠道,調動多方力量,共筑安全便利、公平競爭、誠信守法的消費生態。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