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韓金惠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養老是社會的難題,卻也是必答題。代表、委員在兩會上關注養老,為養老支招,是接地氣、重民生的體現,期待“互聯網+”能為養老難題的破解帶來新思路。 養老問題,一直是兩會上代表、委員關注的民生熱點話題。養老服務應搭上互聯網的快車,金融服務進社區方便老人,在醫院設立陪護中心,在養老機構推行老年人營養餐……在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紛紛為破解養老難題提出建議。
青島已步入老齡化社會,到2014年底,全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153萬人,占全市人口的19.6%,養老形勢十分嚴峻。伴隨老齡化而來的,是老年人吃、住、娛、醫療等一系列問題。如何解決養老難題?這些年來,政府部門在養老政策上沒少下功夫。以市人大代表楊冰提出的繼續推廣社區助老大食堂為例,從最初原四方區的南山社區開始設立助老大食堂,到后來不少社區躍躍欲試,社區食堂的網絡越織越密。去年,僅李滄區就建成25處社區助老大食堂,并計劃到2017年基本實現社區助老大食堂全覆蓋。不僅解決了老年人的吃飯問題,也充分發揮了社區在老年人日間照料、社交等方面的優勢作用。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無錢養老”和“無人養老”相結合的情況使得當前的養老仍存在很大缺口。這就需要依靠科學技術的支撐,通過智慧技術,通過現代科技,把那些人力做不到的、做不好的或者不愿意做的事情交給機器、機器人或者設備去完成,實現養老服務的社會化、智慧化。楊冰代表所說的運用“互聯網+”,發展智慧養老,就是這個意思。而實際上,島城已經在這方面走在了前列—— 青島市百姓人家智慧養老信息化平臺1月27日啟動運行,借助網絡技術實施“互聯網+智慧養老”。
子女可通過手機App遠程掌握居家老人的生活狀況,醫院可對居家老人進行遠程咨詢會診等。借助“互聯網+”,居家養老的老人們有了“隱形伴侶”,在家即可享受緊急救助、商品購買、健康管理、就醫等服務。這樣一種更便捷、高效、靈活的公共管理創新服務模式,不僅大大節約人力成本、減輕子女負擔、促進養老產業的發展,也讓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在互聯網時代有了更多的可能。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養老是社會的難題,卻也是必答題。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關注養老,為養老支招,是接地氣、重民生的體現。在這個人人都談“互聯網+”的時代,如何用好“互聯網+”是關鍵,我們期待它能為養老難題的破解帶來新的思路。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