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韓金惠
正是冬令進補的時節,作為傳統的補血佳品,由驢皮熬制的阿膠頗受歡迎。可你是否擔心過:掏出不菲的錢款,買到的卻是用牛、豬、馬皮甚至工業用皮等原料熬制的偽劣阿膠?業內人士指出,以原料驢皮供應計算,阿膠年產量應該只有實際銷量的六成左右。這意味著,可能有近四成假冒原料混入了生產環節,化身為形形色色的“阿膠”產品,堂而皇之地在市場售賣。(1月26日本報A30版) 阿膠的滋補的名頭從各大古裝影視劇中就不難窺見。近幾年來,隨著阿膠制品種類的日益豐富,很多的人把它當做日常服用的保健品。不過,近四成“阿膠”產品用的可能竟是牛、豬、馬皮甚至工業用皮等假冒偽劣原料,這難免讓消費者陷入困惑。
阿膠原料摻假,無非是想降低成本,一張2000元至3000元的驢皮和一張200元的馬、騾子皮甚至更便宜的豬皮、下腳料相比,其中的利潤空間可想而知。但是,在傳統觀念中,所謂阿膠,指的就是用驢皮熬制而成,用其他動物的毛皮制成的又豈能算是“阿膠”?
作為傳承近三千年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阿膠行業就沒有個統一的監管體系?就當前來看,暫且不說國家對阿膠產品成分檢測的要求不高,就算是真要檢測,監管方面也沒有這個技術。按照業內人士的說法,當前阿膠行業面臨兩個“鑒定難”:一是原料鑒定難,皮張混入騾子、馬、牛、工業皮、屠宰場的下腳料皮等,傳統鑒定方法受到挑戰;二是產品鑒定難,摻假阿膠產品繁多,藥典方法滯后,跟不上造假技術。
鑒定技術跟不上造假技術,這不該成為阿膠行業魚目混雜的借口,而是對行業內部和監管部門的諷刺。技術落后可以改進,管理不嚴才是一個行業亂象叢生的根本原因。這一點,從朋友圈賣阿膠的微商泛濫就不難看出。這些微商賣的大多是不知名的小品牌,從原料把控到產品檢測往往均無標準可言。對于他們,又有誰去介入管理了呢?
形形色色的阿膠產品光靠消費者“火眼金睛”終究不是辦法,我們都知道太便宜的不能買,盡量選購大品牌、正規廠家的產品,但是,花了高價錢買到的就一定是真正的阿膠嗎?當前,已有企業實現產品生產全過程可溯源的全產業鏈模式,甚至還將DNA 分子鑒定技術應用到驢皮原料把控、阿膠成品檢測,讓消費者有據可查。那么監管部門不妨在行業內部全面推行可追溯模式,同時加大監管力度,嚴懲造假者。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