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紅梅
進入供暖季一周后,遼寧大部遭遇嚴重霧霾侵擾。11月8日,曾有“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之稱的沈陽遭遇6級嚴重霧霾污染,局部PM2.5平均濃度超過1400微克/立方米。當天,沈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啟動一級應急響應。然而,一級預警發布數小時后,建筑工地卻頂著停工禁令繼續施工、環保局官網癱瘓近2小時、環保局工作人員對啟動一級響應竟不知情……(11月9日新華社) 按照往年經驗,冬春供暖季也是霧霾高發時,今年也不例外。其實,供暖與霧霾并不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問題出在燃料上。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利用的是燃煤集中供暖系統,這種季節性燃煤會帶來嚴重的空氣污染,尤其是在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時候。不過,在寒冷的北方,通過停止供暖或降低室溫以解決霧霾問題,顯然不切實際。解決供暖與治霾之間的矛盾,除了用清潔能源代替高污染的燃煤之外,其他方面的減排也不能缺位。
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依據重污染天氣的預警等級,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根據應急需要可以采取責令有關企業停產或者限產、限制部分機動車行駛、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停止工地土石方作業和建筑物拆除施工、停止露天燒烤、停止幼兒園和學校組織的戶外活動、組織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等應急措施。然而,規定得面面俱到的應急預案并沒有被落到實處。
政府應急預案為何遭遇“梗阻”?首先,相關職能部門各自為政,缺乏有效的聯動機制。以沈陽為例,根據《沈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沈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成員包括市委宣傳部、教育局、公安局、環保局、建委等多個職能部門,啟動一級應急響應時,沈陽城區內需強制性停止建筑、拆除和道路的施工作業,機動車限號行駛。而此次一級應急響應啟動后,沈陽市區依然有工地在熱火朝天地施工,機動車也未限號行駛,就連環保局工作人員也對一級響應毫不知情。此外,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溝通渠道不暢,百姓對相關污染狀況知之甚少。沈陽環保部門只是通過官方微博宣布啟動一級應急響應,但大部分市民并未關注其微博。
一場重度霧霾,檢驗出政府部門應急預案的成色。部門聯動機制失效、官民信息溝通不暢之下,再完美的應急預案也會成為擺設。空氣質量事關百姓健康,沈陽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失靈,警示其他地方政府增強責任意識,及時對應急預案進行修改完善,明確相關的聯動及問責機制,提高可操作性,讓應急預案真正應急。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