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日,李秀梅正在讀書給盲人孩子聽。齊魯晚報 記者 尹明亮 攝
“現在中國有1700萬盲人,但盲文出版社只有中國盲文出版社一家,出版的圖書很難滿足盲人的需求。”省實驗中學退休教師李秀梅說,如今市場上一些有聲的讀物雖然越來越多,“但聽的效果遠不如觸摸閱讀讓人記憶更深刻。”
齊魯晚報 記者 尹明亮
17日下午,已經71歲的省實險中學退休老教師李秀梅像往常一樣,來到了一名盲人孩子的家里。她已是家里的常客,被孩子和家長熱情地稱呼為李奶奶,每周四下午,她都會來給孩子讀書。李秀梅這次帶來一本叫做《在靈魂深處》的勵志讀物,只可惜沒有盲文版,只能讀給孩子聽,孩子看不見,靜靜地聽著,十分專注。
省城書店盲文書絕跡 盲文圖書在市場上真的那么難買嗎?記者走訪了濟南幾家書店,正如李秀梅所說的,一本盲文圖書也找不到。在濟南泉城路新華書店,剛剛裝修好的書架上,各式圖書滿滿,但尋遍書架,都沒找到有盲文圖書在售。在工作人員提示下,記者最終找到二樓的一角,但此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曾經有一本黑色的盲文書,但現在也已經沒有了。
“走遍了濟南的大小書店,盲文圖書幾乎是絕跡了。”李秀梅說,作為一名曾經的中學語文老師,她深知閱讀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她希望盲人通過閱讀更多了解這個世界。她和志愿者曾嘗試買盲文圖書,但在濟南的書市上,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偶爾遇見一兩本,也基本是關于保健、按摩的,不適合孩子閱讀。”李秀梅曾在2012年到北京一家叫做紅丹丹的盲人圖書館參觀,后來那家圖書館每年會給她寄來一些有聲讀物,這些讀物便成了她最重要的一筆財富,“實在買不到盲文書,這些有聲的讀物也是一種替代品。”利用募集到的兒童讀物,李秀梅招募來60多位志愿者,親自給孩子錄制有聲讀物,“很快就可以錄完了,到時候復制給孩子們,不能讀,至少他們可以聽一聽。”
“吃飯時也要摸著書” 既然買不到,借可以嗎?記者以讀者身份咨詢了濟南幾家主要圖書館,盲人圖書的收藏情況都不太樂觀。
山東省圖書館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館里雖然收藏了幾十種盲文圖書,但不能外借,“由于平常閱覽的人比較少,要來閱讀,最好先打電話預約。”濟南市圖書館工作人員則表示,館里收藏的盲文圖書大概有十幾種,外借需要交200元押金,但圖書基本都是醫療、按摩類的。在濟南一家區級圖書館,當記者咨詢是否有盲文圖書可借時,工作人員的答復是,“最好去省圖看看。”
“孩子特別喜歡讀書,可就是書不好找。”濟南市民趙女士陪著12歲的外孫女小嬌在特教學校上學,外孫女想借課外讀物,可難壞了一家人,“去年一家人幾乎跑遍了濟南,找不到一本可供孩子讀的課外書。”趙女士說,經過一番努力,終于在濟南市圖書館找到一本盲文的《格林童話》,小嬌激動不已。
后經幾番打聽,小嬌的父親得知北京的中國盲文圖書館可以借閱,去年國慶節,一家人陪著小嬌去了北京。“孩子對閱讀的渴望常人無法想象,我給她梳著頭,她也會摸著書閱讀,有時吃飯也顧不上,最后我一邊喂著,她一邊用雙手讀著。”趙女士說,如今每隔一段時間,他們都會聯系北京朋友借出一些圖書寄來,雖然那里的盲文圖書相對多一些,但可供孩子閱讀的課外讀物依舊有限。
學英語也沒有盲文教材 像小嬌一樣幸運的孩子并不多,住在小嬌家隔壁的小遠來自農村,家里沒有經濟能力帶他去北京借書。“李奶奶會給提供一些漢字的讀物,但時間有限,能給孩子讀的時候也不是太多。”小遠媽媽張女士說。
談起圖書,小遠也非常渴望。但眼下最讓他著急的是,自己已經讀六年級了,盲文教材還是只有語文和數學,“從來沒摸過音樂書,想學英語了,也沒有英語的課本。”
作為家長的趙女士和張女士也替孩子著急,“咨詢老師哪里可以買到盲文英語教材,老師也不知道。”趙女士說,如今孩子學英語只能靠聽,老師在臺上講,孩子用心記,回家復習就只能靠記憶。“孩子一直夢想著考大學,回家已經說了好幾次,沒有課本,英語學起來格外困難。”趙女士說,“我也打聽,催著女兒、女婿四處打聽,可就是買不到盲文的英語教材。”
“其實不光是孩子讀的書,就是大人要讀書,除了一些醫療按摩類的,可選擇的余地也很少。”李秀梅介紹,在她家附近有幾個盲人按摩店,與幾個20來歲的盲人小伙子聊起來,他們同樣沒書可看。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