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學義
教育的意義,在于教給孩子們普遍的真理,激發創造力,讓他們在變通中改造世界。假如總在教育之外的東西上較勁,是不是已然跑偏?而假如犧牲了學生,仍堅持自己是對的,光憑這樣的姿態,又怎能辦好教育? 2015年高考,王希以685分成為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高考理科狀元,恰好達到清華大學公布的江西省理科錄取分數線。然而,江西省教育考試院(以下簡稱“江西省考試院”)公布的錄取分數線是686分。兩條錄取分數線,讓這位狀元面臨落榜清華的境地。(8月11日澎湃新聞)
一所高校,兩條錄取分數線,這堪稱中國高招史上的奇聞。這一奇聞的主角王希上清華的夢想,即將被這兩條分數線所絞殺。為何會出現如此荒唐一幕?抽絲剝繭之后,便會發現其核心問題還在于兩個字:權力。
為什么清華大學和江西省考試院,都固執地認為自己沒有錯?江西省考試院的說法是,他們曾向所有在贛招生的一本高校發通知明確要求,必須在7月17日15時前,確定調閱考生檔案比例要求,并完成計劃調整。而清華大學在此時間內未提交調閱考生檔案比例要求,也沒有申請追加計劃。于是,自然生成分數線為686分,并于當晚投出考生電子檔案。而據報道,清華大學于7月18日上午8點38分,發函要求將錄取分數線確定為685分。按這種說法,清華大學發函的確晚了,疏漏是有的。但江西省考試院公布分數線的新聞發布會在7月18日上午9點召開,清華大學并不能說完全沒有糾正的時間。另外,在清華大學擬追加計劃,其他兩名685分考生被錄取時,江西省考試院是否曾為王希做過挽回努力?
實質而言,兩條分數線所暴露出的是省級考試院與高校之間的權力之爭。江西省考試院所堅持的看似程序,實則是對高招工作的行政權。而清華大學為了擴大自己的招生權,采取承諾預錄取等方式來吸引學生,但當“預錄取承諾”無法履行時,清華大學理應本著對考生負責的態度,最大限度地與江西省考試院等部門交涉,爭取兌現承諾。兩條分數線正是雙方矛盾的外化。這不得不讓人擔憂:當他們頂牛時,又會為當事考生考慮多少?雙方應本著對考生負責的態度,擱置爭議,即便無法達成一致,也應請出教育部裁決,給考生一個公道。
無論清華大學還是江西省考試院,其本職還是選拔人才、教育人才。而教育的意義,正在于教給孩子們普遍的真理,激發創造力,讓他們在變通中改造世界。假如總在教育之外的東西上較勁,是不是已然跑偏?而假如犧牲了學生,仍堅持自己是對的,光憑這樣的姿態,又怎能辦好教育?必須看到,權力的傲慢與固執遠比兩條分數線可怕得多,它也可能造成更多悲劇。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