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淮安市清浦區委原常委、公安分局局長曹興龍近日受審。像許多落馬官員一樣,曹興龍也有一個“稱號”——“公車接小狗”局長。去年他因被淮安市公安局信訪處民警網絡實名舉報其用公車接送小狗而轟動一時,并成為名人。據報道,當時這一網絡舉報引起淮安相關部門重視,很快,曹興龍便被停職、雙規,在不到20天的時間內便基本主動交代了所有犯罪事實,并有舉報、退贓舉動。 “我的問題是因為在網絡上炒作引起”,曹興龍在庭審中的這句話十分耐人尋味。分明是網絡舉報,在他看來竟成了網絡炒作。他或許以為舉報者尋的是私仇,但在公眾看來,舉報者的動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舉報最終有了結果,曹興龍果然被查出了問題。
曹興龍還表示,在被雙規之前,他就其個人存在的問題口頭向淮安市公安局和淮安市紀委的相關領導匯報過,剛開始的時候,他對個人問題認為沒有什么大的問題,直到被淮安市紀委帶走。這是一種“不見棺材不落淚”的精神,可見若沒有舉報者和“網絡曝光”的“幫助”,他還認識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
平心而論,當初“局長公車接小狗”引熱議,確實存在網絡狂歡的成分。因為舉報者的網帖列舉了曹興龍“公車私用”、“徇私舞弊”和“經濟問題”,其中“公車接小狗”并不是嚴重的指控,但偏偏是這件“小事”成為輿論的焦點。
個中原因也不難分辨,網絡輿論具有天然的獵奇傾向。“公車接小狗”這么奇葩的事情,難免吸引眼球。當然,并不能說輿論關注小狗就是完全跑偏,因為這件事成為公車私用的典型代表,其象征意義超出了實際意義。人們對這件事的熱議也包含了對公車改革的關注熱情。
其實,除了曹興龍,近年來頗有一些落馬官員可以自稱“問題因網絡曝光引起”。作為公眾、紀檢部門或相關學者,可以探討網絡反腐的效率和精確度問題。但是作為被網絡掀下馬的官員,不管導火索多么偶然多么細微,都沒什么可抱怨的。因為網絡反腐并不是輿論審判,網絡只負責提供線索,最終負責辦案的是紀檢部門。一個官員在網上百口莫辯或許情有可原,但是紀檢調查中出現問題,那就是“惡因終得惡果”。自己身上有問題的官員,才逃不過網絡曝光。 新京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