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堂吉偉德
在第六屆中國奶業大會暨第四屆海峽兩岸巴氏鮮奶發展論壇上,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王加啟坦言,國內乳企深陷進口奶的泥潭,“那是因為我們一直認為,生產什么消費者就消費什么”。他認為,要改變這個現狀,應該從創建優質乳標識制度、規范乳制品加工工藝完成,他將此定義為“優質乳工程”。(6月2日《第一財經日報》) 如今的國內奶業市場,依然是洋奶粉占據主導。究其原因當然不在于消費者過于迷信,而在于整體質量上的差距,使得國產奶粉無以贏得消費認同。而奶牛養殖面臨多重困局,嚴重影響乳業健康發展和國際競爭力提升。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真正的良種高產奶牛數量僅占奶牛存欄總數的1/5,奶牛平均單產量為5噸,僅是美國的1/2左右。
沒有好牛就沒有好奶,沒有好奶就就生產不出好的奶粉。前段時間,一些地方出現了“奶農倒奶”的事件,根本上講還是市場決定之下,低質量的原奶日益失去了市場,也再次證明,在洋奶的巨大沖擊下,始終處于低端游走的國產奶業,如果不進行痛定思痛的變革,從源頭的養殖到生產,實現全面性的質量提升,打造真正的“優質乳”,那么就無以與洋奶抗衡并最終收復市場失地。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提高質量標準的基礎上,讓一部分奶“先優質起來”,從而達到和接近國際優質奶的水平,先在質量上站穩腳跟,此舉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
怕就怕,“優質乳工程”沒有實現從源頭上提質,也沒有質量上的真正提升,而只是一種概念式的炒作,或者是一種貼牌式的營銷。對于處于困境中的國產奶,對于日益失去信任的消費者而言,少說多做,多做實少務虛,不搞所謂的抱團作戰,也不搞沒有成色的“國家隊”,以“優質乳”為起點而不斷提升整體質量,那么“國產當自強”才不會淪為悲情牌。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