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趙亞麟
非京籍學齡兒童入學審查即將開始,根據今年年初北京市發布的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2015年義務教育入學工作的意見》,非京籍兒童入學提供“五證”的政策基本不變,具體細則由各區縣結合實際制定。在實際執行過程中,細則讓“五證”延伸出了多達28個證件,讓非京籍家長們有苦難言。近日,一封家長的來信講述了她身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上學故事。(新華社5月26日報道) 廣州政協委員曹志偉曾經在長達3.8米的“人在證(征)途”畫卷上,列出了中國人一生中的103種證件,而辦這些證件需經過18個部委局辦,39個處室、中心、支隊和所審批,蓋100多個章,并需繳費。從人生起點須辦 “出生證”,到人生終點須辦 “死亡證”,曹志偉委員的畫卷,直觀地表達了中國人“證”之繁雜。
不過曹志偉委員的統計顯然還略有“保守”,因為這些證件中還沒有包括各種奇葩的證明和職業證書,曹志偉委員估計更沒有料到,僅在北京市的非京籍學齡兒童取得進入小學的初審資格,便需要28份證明和證件!若是將這些證明、證件、證書等等加起來,中國人的一生需要的證件遠遠不止103個,往往你要辦一個證明的時候,卻發現要想證明到手,你還要必須先辦好另外N個證件。
證件多也就罷了,真正讓人頭疼受累的是在辦理這些證件的過程中耗費的精力、經受的那些折騰以及所受的刁難。以北京市非京籍學齡兒童入學為例,為了辦齊這28份證件,很多家長提前一年就要開始“證途”,不停地奔波于北京和原籍地,只為證明“這個孩子真是我的孩子”、“我們這個二胎真的是繳過罰款的”、“這個7歲的孩子真的已經7歲了”、“我們老家真的是沒人來監護孩子了”……甚至有的孩子家長因為一方沒有辦齊證件而選擇離婚,孩子劃歸辦齊證件的家長一方——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家長沒有在規定時間內辦齊這28份證件,自己的孩子因為無法在北京上學而被迫與父母分隔兩地,成為“留守兒童”。
難怪有人這樣調侃道:“人生不是在辦證,就是在辦證的路上”,“每一次辦證都是一次華麗的冒險,考驗著我們的體力、勇氣、智慧、耐心、人際關系,乃至運氣”。
5月6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嚴厲斥責類似證明 “你媽是你媽”的各種“奇葩證明”,并質問“這些辦事機構到底是出于對老百姓負責的態度,還是在故意給老百姓設置障礙?”總理因此總結道,“近兩年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的改革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必須看到,現有成果與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不小距離,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
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從中央到地方,簡政放權都已經成為了社會共識,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北京的非京籍學齡兒童入學的“五證”政策卻依然被“層層細化”到了28種證件,這樣的做法已經不僅僅是在給非京籍學齡兒童設置障礙了,更是在給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的改革設置障礙,這樣的 “疑難雜證”已經成了一種社會病,消耗著社會的資源,也折騰著人們的生活。
無論置于中央簡政放權的大政方針之下,還是著眼于法律賦予每一個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權利,28個證明的入學門檻值得重新審視。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