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勞乃宣在青島邊做保守官吏 邊推廣中國文化

2014-11-18 10:18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身為晚清重臣,他頑固地維護封建綱常禮教,熱心復辟帝制活動,甚至在清朝最后一位皇太后隆裕太后陵寢前上演了大罵孫寶琦的鬧劇;作為知名學者,他醇儒抱負,首倡全國語言統一,最早呼吁簡化漢字,推行漢語拼音 ,是中國漢字拼音史上正確解決方言與共同語關系的第一人,《清史稿》主編趙爾巽評價他對古今政治和各地風土人情無所不曉。民國成立前,他二十年如一日做清朝知縣,后調入中央政府,怎奈大廈將傾,他回天乏力;民國成立后,他以遺老自居,應德國傳教士衛禮賢之邀寓居并終老青島;他主持尊孔書社,花十年時間,助衛禮賢翻譯《易經》,成為中國易學最早的國際傳播者,衛禮賢將其引為良師摯友;憂清王朝之顛覆,恐中華典籍再覆秦焚書之轍,他建議修建的藏書樓成為當今市圖書館與禮賢中學圖書館奠基之作。他就是勞乃宣,一位愛作詩、愛交友,兼有縣令、遺老、學者等多重身份的人。

  九中探訪:僅聽過名字

  說起勞乃宣,世人對其知之甚少,甚至在其后半生主要學習和工作過的地方——禮賢書院(今青島九中)內,記者也很難找到有關他的些許遺痕。

  11月13日,記者來到位于上海路7號的青島市九中校園內,當天正好是該校期中考試,校園里并沒有什么人,只有衛禮賢與八位院士的銅像在和煦的陽光下默默注視著這所已經有113年歷史的中學。考試間歇,記者曾詢問多名該校學生是否知道衛禮賢與勞乃宣這兩個人的故事,結果是,幾乎所有學生知道衛禮賢,而只有一名同學聽到過勞乃宣的名字。

  九中校門朝西,地勢很高,門口距離傳達室的坡度少說有45度。青島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翟廣順說:“九中是禮賢書院舊址上建起來的,現在靠近上海路的校園西墻,原先就是書院的西側邊界,由于地勢較高,過去這里叫‘教會山’。當時書院大門也位于現在校門以南不遠的上海路上,當年,衛禮賢等德國專業技術人員與諸位清朝遺老就是從那里進入學院研習聚會的,其中就包括勞乃宣。”

  上了坡不遠,就是大名鼎鼎的禮賢樓了。黃墻紅瓦,德式門窗,樓前路兩旁高樹林立,環境十分幽靜,依稀可以看到百年前,這里作為禮賢書院校舍與衛禮賢居所的風采;作為九中校史館,今天這里是每位新生入學的第一課堂。上午10時許,在學校校辦人員陪同下,記者在校史館三層,衛禮賢簡介下面不大的地方,找到了有關勞乃宣的資料:“勞乃宣,浙江桐鄉人,同治十年進士,官至清學部副大臣(相當于今教育部副部長),為我國近代音韻學家,古算學家……”

  “我會跟新生講,勞乃宣是唯一一個做過北大校長(京師大學堂總監)后擔任中學校長的老師。”該校高三年級語文組組長陶文表示,“學生都對學校這段歷史感到很驕傲。”

  勞氏是何許人也?他又是緣何當了北大校長呢?

  勞乃宣,字季瑄 ,號玉初,別署矩齋,晚號韌叟、勞山居士、無功老人。1843年11月14日出生于直隸廣平(今河北永年縣)。勞家書香門第,勞乃宣父勞勛成、母沈蕊詩詞俱佳,其外祖父沈濤師更是師從著名經學和訓詁學家段玉裁治學,著述精湛。勞乃宣“幼沐家教”,為其日后經學與音韻學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值得一提的是,勞乃宣的叔叔勞績成因為參加剿滅太平軍的戰爭落水淹死,“勞績成無后,家人便把勞乃宣過繼給了勞績成”,勞乃宣的曾孫勞志彬說。

  同治十年(1871年),28歲的勞乃宣中了進士,在直隸(今河北)南皮、完縣、吳橋、臨榆、清宛、蠡縣等縣歷任知縣。在任上,他成了二十年如一日的勞模,沒有升遷,也沒有易職,這在清代的官吏之中是十分少見的。史料記載,勞乃宣擔任縣令時,勤奮工作,身體力行,是位深受百姓愛戴的父母官,但這樣的好官卻一直得不到升職。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六月,勞乃宣奉召進京引見,被慈禧太后選授為吏部稽勛司主事。后他“請假”南下。次年,他應津海關道盛宣懷之邀,出任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總理(校長),旋即又任浙江中西書院監院、浙江求實大學堂監督、浙江大學堂(浙江大學前身)總理(校長)。宣統三年(1911年)十月初六日(11月26日),時年69歲的勞乃宣出任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總監督(校長),十一月兼署學部副大臣、代理大臣。然而此時的京師大學堂教習和學生無心學業,秩序混亂,以致停課。勞乃宣“自揣精力萬難支持”,遂于十二月初三日(1912年1月21日)以病請辭,決絕地離開了任職不久的政治舞臺。

  1913年秋,當年的兩江總督、此時正寓居青島的周馥憑借與勞乃宣的私誼,在說服德國傳教士衛禮賢后,向勞乃宣發出來青主持尊孔文社的邀請。10月,勞乃宣從僻靜的淶水郭下村移家青島,開始了執杖暮年的寓公生活。

  清朝遺老:大罵陵寢前

  作為一代清朝遺老,勞乃宣對于清朝這棟大廈,從骨子里難以割舍得下,這些從他的所作所為中都能得以體現。

  1913年底,清朝最后一位太后隆裕太后陵墓修畢,正式入葬儀式在北京西陵舉行。作為全心全意忠于清王朝的“復辟派”,勞氏當然不會錯過這次入陵儀式,他全身衣著遜清官服,專程從青島趕往北京。一到西陵便跪地慟哭,哀嚎之聲如喪考妣。據魯勇介紹,當時到場參加祭奠儀式的官員除了死忠的“復辟派”,還有以前清駐外公使孫寶琦為代表,身著一身西裝出席的“貳臣派”。忠君愛國的勞乃宣哪里看得慣孫寶琦的這身打扮,沖上前去指著他的鼻子就大罵他是“洋鬼子”、“不要臉”,場面十分尷尬。

  雖然隱居青島,但勞乃宣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大清臣子的身份。畢業于青島九中的文史專家魯海向記者這樣描述他的校長:“他當時在政治上很保守,德華大學請他去當教授,但是必須剪辮子,他不剪,也就沒去。”翟廣順也告訴記者,勞乃宣還經常和劉廷琛等人密談,和衛禮賢商議把德皇威廉二世的女兒嫁給溥儀。記者查閱到,不僅如此,勞乃宣還于1917年1月溥儀誕辰之時,“化裝入北京,為溥儀祝壽”,奏呈“世界各國,德最強盛,倘陛下與德聯姻,赴德留學,并允璧還青島,則將來得德之助,重掌中國,實為易事。”此種言論被瑾妃斥為老怪物、“老糊涂”。1917年,原清朝學部副大臣劉廷琛聯合軍閥張勛復辟,并授勞乃宣為法部大臣,據多篇文獻記載,勞乃宣欣然前往,當行至濟南時,復辟失敗,他頹然回青。不過,勞乃宣的曾孫勞志彬告訴記者,勞乃宣實際上就并沒有去,“他自己的記載是‘以衰老辭’”。

  不管怎樣,張勛復辟的失敗,徹底澆滅了復辟派最后的希望,勞乃宣一下子成了無根蒿草、飄水浮萍,幸運的是,他能夠把全部時間和精力放到結交摯友、賦詩飲酒、藏書論道和翻譯古籍上面,并散播到青島的各個角落。

  島城寓居:韌叟閑不住

  勞乃宣是一個有著尚古情懷的文人,共有一妻兩妾、育2子4女。同治二年(1863)21歲的勞乃宣迎娶孔憲詒之女為妻,與曲阜孔家聯姻,成為孔家女婿。第二年生下了長女勞緗 ,25歲那年生次女勞紡,兩年后三女勞縝出世。勞乃宣32歲那年修纂《畿輔通志》時,他的長子勞絅章(字安文)降生了。不幸的是,1888年勞乃宣在蠡縣任上,妻子“以疾卒于署中”。1890年勞乃宣納妾牛氏,但未及一年牛氏又得病身亡。1892年,50歲的勞乃宣將陽信族兄家一潘姓婢女納為妾。潘氏為勞乃宣生下了次子勞健章(字篤文)和幼女勞綝 ,寓居青島的勞乃宣與潘氏所生子女及孫輩一起生活。原配發妻所生幾個子女均已成家立業,但對寓青的勞乃宣牽掛有加,時時光顧省視,勞乃宣盡享天倫之樂。據《 韌叟自訂年譜》:“1914年春,子章自里中來島省視,攜健二子,緗、縝兩女及孔氏外孫祥柯、祥勉、祥達,同游泰山,經曲阜至濟寧掃墓而返青島”。1920年9月,26歲的勞綝嫁沈增植子沈颎 (jiong),“來島借屋迎娶”。婚禮時,除早逝的勞紡外,全家團聚。

  看似風光愜意,其實初到青島的勞乃宣,內心應是百轉千回、五味雜陳的。從這一時期他作的詩就可以窺見一斑。“經過莫制西州淚,碧血難招蜀道魂。”“山中甲子今何日,醉讀《離騷》獨問天。”寓居青島十來年的時間里,他先后結集3本詩集,《釜麓草》《勞山草》和《勞山后草》,把無盡的傷感和遺憾全都寄托在了峻奇的自然山水之中 。無心插柳之舉還為青島提供了珍貴的文獻,比如《海濱步歌》記載了棧橋1915年的風光,《海濱德人舊炮臺》《意國飛機蒞島》等記載了當時的歷史事件。

  為了轉移悲凄憤懣的情緒,他做的一件事就是認祖歸宗。他查出“勞”姓以祖先居于“勞山”以“山”為姓,所以說“勞山是吾家最古之祖居也,此行為歸故鄉矣”。因自詡“勞山居士”,能回到祖先曾生活過的地方,他非常高興,專門請金甸丞為自己畫了一幅《嶗山歸去來圖》并題詩:“東海勞山本故邱,遙遙先澤數千秋。此來便做家鄉看,莫認乘桴汗漫游。”可見此時的他已自認嶗山為自己的故鄉。

  賦閑在家時,他參加了當時島城各種社交活動和聯誼會,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周馥、勞乃宣、呂海寰、陸潤庠等十人以詩、書、畫相會,組成的青島“十老會”。他又與在青島的日本漢學家、《大青島報》主編鬼頭玉汝等8人結為文友,稱“文中八仙”。又是“八仙”,又是“十友”,盡可賦詩,共飲美酒。此時,不知是青島的美景讓他暫時忘記了亡國的悲楚,還是他借助青島的山海表達自己的情感。

  書院往事:老師加學者

  出于幼年所承家學以及自身的科舉之途,勞乃宣極為重視教育。還在他任縣令的時期,他就為縣學和書院籌集款項,并親自登臨講堂課士。1913年,在受衛禮賢之邀來青島后,他花很多時間與之“討論經籍”。衛禮賢最終成為世界著名的漢學家,大多是受益于勞乃宣。

  衛禮賢翻譯了很多中國古代典籍,這時期出版的有《論語》、《孟子》、《大學》、《易經》等。有些又轉譯為英文,大部分是在勞乃宣幫助下譯成的。尤其是《易經》,更是晦澀難懂,在這種情況下,勞乃宣耐心地為衛禮賢講解,即使譯完,還要再三品讀,前后花了將近10年的時間。憂清王朝之顛覆,恐中華典籍再覆秦焚書之轍,在勞乃宣建議下,1914年,尊孔文社內矗立起一座兩層、頂部覆蓋紅瓦的藏書樓。

  而衛禮賢尊崇勞乃宣又到什么程度呢?勞乃宣剛來青島時既沒有本地戶口,也沒有房,衛禮賢于是替勞先生在禮賢書院東花園內租下十間房屋,不僅免月租雜費六十余洋元,還用孔子弟子拜孔子“自行束脩月贈五十元”的禮節作為學費。由于青島生活費用昂貴,勞乃宣一家每月需八九十元,不敷的三四十元則由里中大戶中產家庭接濟。勞氏于是“足以自給”,“甚足適懷”。

  這所100年前由徒弟給師傅租的房子在哪兒?據陶文回憶,在他印象中,只有學校的禮賢樓完整保存到現在,剩下的都拆除了。勞乃宣的故居在九中附近,但應該不在九中里面。翟廣順說:“勞乃宣的故居距離尊孔文社較近,應該是在城陽路與濟陽路交叉路口”。

  除此之外,勞乃宣還是位語言文字學家。鴉片戰爭后,他就與梁啟超、沈學(《盛世元音》)、王照(《官話合聲字母》)等人一致指出,漢字繁難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遂掀起一場“切音字運動”。“我們上學時字典里用的就是勞乃宣提出的注音字母,有一些臺灣現在還在用”,在魯海看來,勞乃宣提出的這些意義重大,“漢字如果沒有拼音學起來太難了。勞乃宣認為外國的小孩26個字母不用一年很快就學會了,中國的孩子光學漢字至少要學三年。所以他創立漢語拼音,魯迅認為‘先進得很’。他還簡化漢字,并提出統一各地方言,以北京官話為主,類似于現在的普通話”。此外,勞乃宣還是一位古算學家,在古籌算考證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1921年,進入暮年的勞乃宣任禮賢中學(今青島九中)校長,以教育部副部長身份任中學校長,可謂中國唯一一人。而就在當年7月21日,他即病逝,享年78歲。

  在政治上 ,勞乃宣維護舊道,異常保守,在學術上,作為一位對于中西學均有所涉獵的學者,勞氏既有顯著的進步性,也許是《桐鄉勞先生遺稿》的桐鄉盧氏這句“道則從古從舊,器則從新從今。”評價最為準確。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勞乃宣 青島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