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韓金惠 9月22日,《廣州市重大行政決策聽證辦法(修訂稿)》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辦法(修訂稿)》刪除了原來對聽證代表“有義務奉獻精神,熱心社會公益事業(yè)”的要求。(9月23日《南方都市報》 聽證制度的基本精神是:無論行政決定的內容是否公正 ,首先在行政決定的程序上實現(xiàn)公正 ,充分聽取利益相關人的意見。而這一精神能否實現(xiàn),又取決于聽證代表的水平。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聽證代表的標準本就不該強調“奉獻精神”,相反他們應該為其所代表的群體積極爭取,甚至“斤斤計較”。
一直以來,對于“有義務奉獻精神,熱心社會公益事業(yè)”這樣的正面要求,我們并沒有過多的思考。但細究起來,要求聽證代表“有奉獻精神”,到底是要犧牲誰的利益、奉獻給誰。如果犧牲民眾的利益奉獻給政府部門,到頭來政府部門的“滿意”必定伴隨著民意的“淪陷”,公眾也就逐漸對聽證制度失去了信心。所以,《廣州市重大行政決策聽證辦法(修訂稿)》為聽證制度改革開了個好頭。
另一方面,刪除“有義務奉獻精神,熱心社會公益事業(yè)”這種粗糙空洞、可操作性不強的遴選標準,也提醒我們重視聽證代表的專業(yè)性。畢竟,聽證會的成敗取決于聽證代表的專業(yè)知識,而不是僅僅是投投票、舉舉手。對不同利益群體的代表就要采取不同的選擇方式,在保證聽證代表應有的廣泛性和代表性的基礎上,盡量優(yōu)先考慮有一定專業(yè)水準和參政能力的人選。
一項法規(guī)或制度要想得到最大程度的遵行,首先要確保其本身的正當性,而有效的聽證無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判斷一個人是否有資格擔任聽證代表,不應看其是否“有義務奉獻精神”,而要看其是否能反映最廣泛的民意、為公眾爭取最大的實惠。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chuàng)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