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廣江 冼村,廣州最繁華城區的城中村。伴隨舊城改造、地價飛升,演繹出一幕現實版的《竊聽風云3》:宗族大佬把控村務、地產集團低價拿地、政界高官權力庇護、大謀私利矛盾不斷……今年7月,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冼村7名班子成員涉嫌貪污受賄案,“腐敗鐵三角”隨之浮出水面。其暴露的城中村改造腐敗漏洞令人震驚、引人深思。(8月17日新華社) 一個城中村改造工程,“絆倒”了副市長,端掉了整個村干部班子 ,牽扯了一批開發商,這樣的“劇情”令人震驚,但并不讓人意外。在城中村改造中,既有巨大的利益誘惑,又有太多顯而易見的漏洞,腐敗分子并不高明的手段就能使一系列制度淪為擺設。廣州“最繁華”城中村改造背后的黑幕并非個案,如何破解“腐敗鐵三角”是各地城鎮化過程中面臨的共性課題。
村集體和開發商聯名開發,看似珠聯璧合,實則存在致命缺陷。這種模式從一開始就缺乏公開、公平、公正的機制,極容易滋生腐敗。同時,集體經濟組織和自治組織交叉不清、“政經”不分,這種情況下,村官、高官、開發商之間形成共同進退的“腐敗鐵三角”就不難理解了。
因此,“先天不足,后天不補”是城中村改造工程中的最大問題,也是腐敗三角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要斬斷高官、村官、開發商“腐敗鐵三角”的利益鏈條,亟需織密反腐“高壓線”,構筑立體式監督體系。最關鍵的,是要管好“村官”的權力,改變宗族大佬把控村務、獨斷專行的格局。為此,一些地方引入“職業經理人”的做法值得借鑒甚至推廣。將村基層自治組織的社會服務職能與經濟管理職能分離,同時,打造公開透明的第三方平臺,對村集體所有資金、資產、資源進行清理、登記、入庫管理,就能從源頭上避免權力尋租的可能。
村干部“不是官而勝似官”,在基層黨組織、自治組織和集體經濟組織中大權獨握、說一不二,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隨著各地城鎮化推進、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村干部亦官亦商、官商一體的身份,無疑為貪腐行為埋下了隱患 。這才是“腐敗鐵三角”背后的真問題。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