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昌海 5月11日是母親節。東北師范大學大三學生王悅和她的室友9日一早就開始在網上訂購康乃馨,準備郵寄給自己的媽媽。把5月的第二個周日定為母親節的傳統起源于美國,近年來,我國專家提議設立“中華母親節”以體現我國傳統文化中“孝”的思想。(5月10日《羊城晚報》) 在我們這個以尊老敬老為傳統的國度,設立一個自己的母親節,用來表達對母親恩情的感激,當然未嘗不可。不過事實上,對于我們每個家庭個體而言,我們的母親不會因為國家設立一個母親節而感覺到更多的幸福,母親的快樂與否,還在于我們自己怎么去做。
記得作家程耀愷在其散文《居家之樂》里寫道,居家過日子,賞心樂事者有四:與老伴閑聊,接兒女電話,讀朋友文章,品鄉親野茶。兒女的電話已經是父母的人生之樂,更不用說我們攜妻帶子回家看望他們。可以說,我們的每一個電話、每一次“
回家看看”都是
母親的節日。老人的要求不高,看到兒女們都好,就已經心滿意足。對于很多不用再去為一家人的生活奔波操勞的老年人來講,兒女以及其他晚輩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他們最期盼的就是知道孩子們的近況,知道他們一切安好。
母親的要求,不過如此簡單,我們能做的,也不用太多。隨時給家里打個電話,有空就回家看看,母親就天天都是過節。國家設立一個法定的節日需要有關部門從立法層面予以確認,中間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程序要走,能不能實現、何時能夠實現具有不確定性。我們能控制的,是自己的手,自己的腳。拿起電話,拿起車鑰匙,就能夠給母親一個快樂的“節日”。不用等到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或者等到孟子母親的生日。設立“中華母親節”只是一個“形式”,讓每一個人都尊老愛老才是“內容”。只要我們每個人都隨時把母親放在心上,即使沒有“母親節”也無所謂。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