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船老大拾起祖傳手藝 城陽腌魚將申請非遺(圖)

2013-12-29 11:38   來源: 青島晚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每到冬季,老青島人家的窗戶外都要掛上幾條腌制的鲅魚,用鍋一蒸,就成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咸鮮筋道的下酒菜。可是你知道最正宗的腌鲅魚味道出自哪里嗎?近日,城陽區下馬街道東程社區就將地道的腌魚手藝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東程社區最后一位船老大,孫紹忠也是最后一位腌魚的傳人。

  特制割魚刀10秒分割大鲅魚

  對于從16歲開始干船老大的孫紹忠來說,現在市場上現成的腌魚,根本無法和當年在船上制作的味道相提并論。昨天上午9時許,記者跟隨孫紹忠來到東程社區市場選購當天的鲅魚。“只有買到新鮮的鲅魚,在分割時魚肉才不會粘在刀上。 ”買了4條鲅魚后,孫紹忠來到家中,拿出了特制的割魚刀。記者看到,特制割魚刀跟普通菜刀大小相同,只是刀刃成弧形,刀兩端被磨成了鋒利的三角形,方便去除魚鱗。準備好菜板和大粒鹽后,孫紹忠擼起袖子,站在院子里開始分割鲅魚。 “我們村的人都習慣站著分割魚,因為當年在船上腌魚,一路上搖搖晃晃的,根本沒法坐著,可是干的時間長了,大家腰落下毛病了。”孫紹忠說著,就用左手扶著魚頭和魚身,刀頭對準魚背,一刀下去緊緊地貼著魚骨直至腹部,再回刀分割頭部,最后用刀尾滑到魚尾處,10秒鐘就完成了鲅魚的分割。在事先準備好的存儲箱內撒上一層底鹽,孫紹忠再抓起一把鹽,均勻地抹在魚身上,一條腌鲅魚的第一道工序就做好了。

  腌魚好味道秘密全在“老湯”

  孫紹忠分割鲅魚的本事,在周圍的社區都很出名。“我們到紅島的碼頭買魚,現場收拾了幾條魚,船上的工人們都佩服得不得了。 ”孫紹忠介紹,現在吃的腌魚放鍋里一蒸,肉是白色的,說明沒有入味,在漁船上做出來的腌魚,顏色偏紅,這都是“老湯”起的作用。

  早在10年前,東程社區附近就有碼頭,每天供20多艘漁船停靠。孫紹忠就是村上的第四代船老大,在1990前后掌控著一艘18米長的漁機船,每天的捕魚量最多可以達到3000斤左右。由于航線遠,碼頭也不提供冰塊,孫紹忠還是按照老辦法,每次出海至少帶上3噸鹽。每到春季和秋季,趕上鲅魚群,孫紹忠就招呼伙計們,分工負責腌魚,往往3000斤的魚一天就能腌制完畢。孫紹忠至今還記得,在腌鲅魚第一道工序結束后,會將魚壓在木板下擠出多余的水分,日積月累就形成了“老湯”,一斤魚腌制后只有6兩重,只有在船上晾兩個月后,才能陸續運回岸上。

  漁民改行要把腌魚變文化

  把腌鲅魚切成段,再裹上一層薄薄的面糊,放到熱油里一煎,配上玉米餅吃……這種傳統的做法在東程社區保留了下來,這道煎咸鲅魚也是過年家家必不可少的菜。但是,家家戶戶門前、房頂掛著腌魚的場景卻在東程社區很難找到。孫紹忠帶著記者來到了居民孫典玉家,只有他家還掛著十來條腌制的偏口魚。62歲的他在市場上看到新鮮的偏口、鲅魚時,總是喜歡自己回家腌上。

  孫紹忠告訴記者,在10年前附近的碼頭進不來漁船了,東程社區的數百名漁民都改行干起了養殖、加工生意,腌魚也沒法在船上做了,大家都改成在集市上買腌魚吃。 從去年開始,孫紹忠就開始通過家里的族譜和當年的村志,尋找東程社區腌魚的歷史,在搜集好材料后開始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鼓勵孫紹忠申遺的動力是,現在社區中40歲以下的人已經不會腌魚的手藝了,年輕人更不愿意學。作為東程社區最后的腌魚人,孫紹忠希望后輩們能學會這祖傳的腌魚手藝。

  記者 于波

   [編輯: 林永麗]

相關閱讀

城陽腌魚 非遺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