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溫江樺 黑龍江省海倫市,全市農民年人均純收入6695元。近幾年,這個市一邊四處“哭窮”申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一邊變相投資近億元興建政府大樓。 “哭窮”這詞兒可真形象。意思是指,窮是“哭”出來的。事實上,我國確定貧困縣的參考指標是:貧困人口數量、人均純收入、人均GDP和人均財政收入。四項指標,前兩項依照國家統計局數據,所占比重60%~70%;后兩項數據則由地方提供。也就是說,在數據方面,地方“哭窮”成功的可能有40%。
況且,國家級貧困縣評選周期平均為十年,如同一池死水,地方政府即便動一動腳趾也能明白貧困縣帽子雖破,里子可是真金白銀。正是由于評價過程不透明,缺少監督,才使得貧困縣帽子成為地方政府爭搶的對象。
亂了這么多年,該整治了。其實,在大的方向上,2011年發布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中早已提出。改良辦法是:不否定貧困縣政策,支持力度不變,但是在“貧困縣總體數量逐漸減少”的框架下進行。具體細節仍須商榷,如何實現貧困縣評定的動態調整機制,在總量逐漸減少的前提下,實現進退有序;如何切實完善貧困縣評價標準,使其透明、無漏洞;如何確保扶貧資金落實到位、有效追責,這仍須在國家法律與政策層面,做出制度化的回應,而不能再熟視無睹了。(作者系媒體人)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