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發現青島:閆家山的地秧歌在咱青島是“獨一家”

2014-02-20 10:02   來源: 半島網-城市信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閆家山黨支部舊址



  

閆家山地秧歌(資料圖)



  已有五百多年歷史的閆家山村,遭受過苦難也感受過輝煌,這里曾是共產黨在青島的地下工作策源地,這里曾因一場飛機事故而聞名全國。解放后,這里的人們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讓青島人都記住了閆家山的蔬菜,如今最讓他們自豪的是那獨一無二的地秧歌。

  青島革命史上的第二火種

  閆家山村577號一座帶小院的平房,在閆家山社區的眾多房屋之中并不起眼,但在青島近代革命的歷史上,這里又是一個特殊的地方。1926年,中共閆家山支部在這里建立 ,點燃了青島近代革命史中的“第二火種”。

  在日本第一次占領青島期間,日本帝國主義為了加大經濟掠奪和資源攫取,于1921年先后在滄口地區創辦了鐘淵、富士、大康、寶來、豐田、上海、同興等紗廠和瑞豐染織廠,當年閆家山村民們為了養家糊口從童年開始,沒進學堂先入工廠,遭受身心壓迫和經濟剝削。當然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會有反抗,由于自來水廠和紗廠的建立 ,閆家山村村民中的產業工人也逐漸增多,形成了一股強有力的工人力量。

  據資料記載,在鐘淵紗廠做工的閆學春于1924年8月組織所在織布廠的工人進行集體罷工,要求增加工資,要求工人尊嚴。復工后閆學春被捕并開除,這引起工友們的憤怒,繼而臨近的紗廠5000多工人自發舉行罷工予以聲援,持續10多天直至日本廠商滿足了工人的部分條件,由閆學春引發的這場罷工運動,可以算是青島最早的一次大規模工人罷工。1925年,大康、鐘淵、富士等紗廠相繼成立工會。4月下旬紡織工人又舉行了同盟大罷工,5月29日日本帝國主義教唆北洋軍閥武力鎮壓了三大紗廠的罷工工人,制造了駭人聽聞的“五·二九”青島慘案,參與紗廠罷工的閆家山人都在此次事件中遇害。

  1925年6月25日,深入水廠工人隊伍的地下黨員李德根、張洪禮等串聯全市水源地工人,在閆家山村成立膠澳商埠水道局工人俱樂部,12月工人俱樂部被膠澳商埠局封閉。此時,中共山東地委派魯伯峻到青島,以閆家山村水道局工人子弟小學校長身份為掩護,創辦了工人夜校,開展工人運動,發展黨員。

  1926年,魯伯峻在閆家山村先后發展了閆昌居、閆恒珍等5人為黨員。建立了閆家山黨支部,魯伯峻任書記。閆家山黨支部建立后,成為領導工人運動的核心,并利用工人小報的形式,有效宣傳了共產主義思想和黨的方針政策。同年秋天,魯伯峻調離濟南,1927年被軍閥張宗昌殺害。1926年冬,膠澳商埠警察廳派軍警包圍了水道局工人俱樂部,逮捕了李興圃、張鴻禮,又去李村水源地逮捕了李德根。閆昌居等人被迫離青躲避。自此,閆家山村黨支部和水道局工人俱樂部在當局鎮壓下,均停止活動。

  雖然閆家山的地下黨組織存在時間不長,但在那個黑暗年代 ,它發揮的作用卻是巨大的,這也讓閆家山村成為了青島黨的地下工作策源地。

  一場空難震驚全國

  如今閆家山村與滄口飛機場僅一河之隔,當年在修建機場時也征用了閆家山村的土地。

  據閆家山村留存資料記載,1932年10月6日,民國航空公司征用了閆家山村后李村河以北的484.5畝土地,始建了滄口飛機場。1933年1月11日,飛機場正式投入運營。1938年1月,日本二次入侵青島,海軍強行占領滄口機場。從此,日軍為了擴建機場,曾先后三次強征耕地,其中就包括閆家山村的200多畝土地。1945年,日本投降,10月10日,美國海軍航空隊的110架飛機占領了滄口飛機場。1947年1月5日,由上海飛往北平的客機,途經青島時因遇大霧,客機在閆家山村上空發生故障,撞擊失事,乘客全部罹難。而在這架飛機上還有梅蘭芳的愛徒李世芳,一代京劇名角英年早逝讓這次空難震驚了全國,也讓世人記住了閆家山這個地方。

  解放后種菜獲新生

  “閆家山雖然在歷史上沒出過什么大官,但老一輩一直對教育十分重視。”64歲的閆云英介紹,過去閆氏家族在村中心街首要位置曾建有三座祠堂,分長、二 、三支祠,又叫家廟。用青磚青瓦砌成,有門樓和院落,逢年過節是族人供奉祖先祭奠列宗的地方,平時就會當做學堂讓村里的孩子讀書。

  如今的閆家山人過年已經不再到祠堂祭拜,閆家山的孩子們也都進了寬敞明亮的小學,三間老房子也都逐漸改為民用,但上點年紀的閆家山人總是愿意回憶當年閆家山的輝煌。

  “我們村不僅人口多,跟周邊的村子相比也是富裕的,因為閆家山人吃苦肯干。”閆云英說,過去閆家山也有窮的時候,多水多災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日本侵略者的掠奪,老一輩人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但解放后的閆家山就大不一樣了。先是村民自愿組建了互助組,又成立了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高級社,再到后來成立的人民公社、生產大隊,閆家山一直憑借有山有水得天獨厚的條件不斷發展農業。“那時候全村人都種植蔬菜,我們的菜在全市都是有名的!”閆云英自豪地說,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村里擁有計劃菜地600多畝,一年能為青島市提供蔬菜2000多萬公斤,每天清晨社員們用小推車、地排車把新鮮的蔬菜送往各大菜店和企業食堂,成了當地一道特有的風景。除此之外,閆家山的另一個致富法寶就是多年累積下的打井技術,村里的打井隊經常受邀到周邊地區打井。

  后來隨著城市建設和工廠企業發展的需要,閆家山村民賴以生存的土地逐漸被征用。1959年因興修嶗山水庫,在月子口內的香里村整體遷移到了閆家山,因地域所限分別安置在村前村后,從此村前的叫南香里,村后的叫北香里。此后,沙嶺莊的村民也搬遷到閆家山西嶺,而青島化工學院、青島木工機械廠、及海琴廣場的興建,再加上張村河與李村河的拓寬,使得全村擁有的土地數目銳減,閆家山人為此做出了犧牲 。

  上世紀80年代,閆家山村地大部分被國家規劃為住宅地,靠土地生活的農民成立了公司,興辦起企業,由此也迎來了閆家山的又一次崛起。1994年閆家山人在自己的蔬菜地里蓋起了樓房,一共11個樓座,這是青島市第一個農民蓋大樓的村子。1996年,原四方區成立的第一家農工商企業集團就是閆家山村。2002年,“雁山集團”成立,閆家山人從此走上了小康之路。

  獨一無二的地秧歌

  說完閆家山村富裕的物質生活,再來看看閆家山人豐富的精神生活。說起閆家山的傳統文化,那可是歷史悠久,閆家山人可謂是多才多藝,柳腔、高蹺、秧歌都曾是村民們的拿手絕活。

  據閆恒巨介紹,原先村里的東操場有一個青石壘的戲臺,那就是同樂會表演的地方。全村熱愛吹拉彈唱的民間藝術愛好者聚在一起湊錢置辦家把什兒,這在過去也叫制箱。村里曾有一位閆學良老人,為了振興閆家山的藝術不惜把自家的驢都給賣了。解放后同樂會改為柳腔劇團,閆學田、閆恒章等人不僅是劇團的主要演員,還兼任導演、編劇。他們不僅演出傳統劇目,還將村里的新風新事編進了戲里,很受大家歡迎。

  說起讓閆家山人最得意的本事,那可要數全青島市獨一份兒的閆家山地秧歌。“地秧歌是大概180年前發源于咱閆家山的,人們從當時盛行的高蹺秧歌中得到啟發,將舞扇、銅錢棍、打棒槌等技巧與之融合,形成了這種十分有特色的秧歌,這種表演形式至今我們都沒在別的地方看到過。”今年70歲的閆學江是閆家山地秧歌隊的秧歌頭,他十七八歲就會扭地秧歌,那時候閆家山人每逢節慶、豐收都要走到田間地頭舞上一段,村里不管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歡這項文藝活動。但隨著文革的開始,這項延續了一百多年的藝術活動停止了,此后的幾十年里人們再也沒有扭起地秧歌,直到近十年間,過上了好日子的閆家山人又想起了祖上傳下的這個好玩意兒。村里的老人們一拍即合,這才讓閆家山的地秧歌重見了天日。

  閆學江介紹,地秧歌的表演者最初是要踩著高蹺的,發展了一段時間,人們把七八十厘米的高蹺變成了十幾厘米的矮蹺,于是舞蹈動作變得更靈活,這樣扭動的幅度也更大了。到了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 ,又有人把武術融入了地秧歌,于是干脆連矮蹺也不要了,表演者直接在地上做著各種高難度動作,這讓地秧歌的觀賞性又提高了不少。

  “雖然跟膠州離得近,但是我們的地秧歌卻跟膠州大秧歌有著很大的不同。”負責吹嗩吶的閆志榮將閆家山地秧歌的特色歸結為兩點:其一,就是演員們使用的道具,不再只是花鼓、手帕、扇子,閆家山地秧歌特有的道具有銅錢棍和木棒槌,這兩樣道具的加入讓地秧歌的動作與其他秧歌表演有了很大的不同;再有就是閆家山地秧歌堅持用樂器現場伴奏,六七人的演奏班子,跟著秧歌隊伍扭到哪里就走到哪里。閆志榮說,就是這些獨有的特色讓閆家山人舞起地秧歌時精神頭格外足,而目前閆家山社區已經向區里遞交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申報書,大家都希望能為這個閆家山獨有的藝術形式找到更廣闊的舞臺。

  文/圖  城市信報記者 黃默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發現青島 地秧歌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