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六歲報童教我們做人

2005-05-09 13:01   來源: 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近日,六歲的重慶小男孩南南,頸上掛著“賣報救母”的牌子,在該市街頭賣報。據悉,南南的母親不幸得了白血病,為治病,早已傾家蕩產。為了能在母親節送給母親一份禮物,南南不顧父親反對執意走上街頭賣報掙錢。(本報今日 A27版報道)同樣是母親患病,同樣是身為人子,同日的另一則新聞卻是天壤之別:安徽淮南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太太身染重病,五個兒子都不愿贍養,推諉之下,母親居然被遺棄在街頭。(5月8日《江淮晨報》)

    母親節之際,讀到這樣的新聞,不勝噓唏感慨,既嘆且愧:雖然和母親天文數字的醫療費相比,南南籌來的賣報錢只能是杯水車薪,但小南南果敢行為中見證的這份濃濃的孝心又何嘗不是感天動地的呢?一個六歲的孩子,正在用他雖然幼稚卻純樸熾烈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怎樣做才算堪為人子,什么才是真正的孝敬!

    而另一則新聞中的五個兒子的所作所為竟不如一個幼童。如果一個人到了連母親都拋于街頭的地步,那么什么喪盡天良的事情會做不出來?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否則便是“非人也”,可是,人皆有之的東西是什么時候,又是怎樣失去的?以南南為鏡鑒,豈不發人深省?

    也許,上述兩則新聞披露的事實都太過“極端”———不是誰都會遇到母親重病纏身的情況的,然而,在不極端的情況下發生的又是什么呢?四川西華大學此前不久的一份調查顯示,僅 8%的大學生還保留和父母通信的習慣;9成學生不知道父母生日,只有 22%的學生會經常給父母送禮物;而濟南市教育局的統計也表明,七成孩子不知感恩反哺,認為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是天經地義的。

    在社會急速“現代化”,人際人倫越來越講究獨立自由的今天,再大講“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孝經》)那樣的傳統孝道或許有點不合時宜了,但是,只要我們的生命血肉還來自于父母的養育,只要“我從哪里來?到何處去?”這樣的終極價值追尋還是維系我們人生倫理的韁繩,那么類似小南南那樣的孝義情感,恐怕就仍然是我們揮之不去而又必須倍加珍惜眷顧的人生責任。      張貴峰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報童 做人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