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省2016年正式啟動了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首批認定13所省屬高校的32個學科為我省立項建設一流學科;2016年和2017年,省財政已投入一流學科建設資金14.5億元。加上高校自籌、行業企業、地方政府等共投入資金18.2億元。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通知》 精神,山東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印發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方案的通知》,2016年正式啟動了我省一流學科建設工作。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三五”期間,省財政統籌50億元支持“雙一流”建設。根據立項條件,首批認定13所省屬高校的32個學科為我省立項建設一流學科;2016年和2017年,省財政已投入一流學科建設資金14.5億元。強化資金管理,省財政廳、省教育廳印發了《山東省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獎補資金管理辦法》。明確建設目標,強化目標管理,省教育廳與各立項學科依托高校簽訂了目標任務書;省教育廳 、省財政廳制定了《山東省立項建設一流學科績效考評辦法》等文件。
一流學科建設啟動兩年來,各依托高校采取積極措施,強化立項學科建設,效果明顯。
匯聚高層次人才,形成高水平團隊。32個學科建設依托高校聚焦人才引進與培養,制訂優惠政策,加大外部引進和內部挖潛工作力度,匯聚了一批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兩年來,全職引進和培養長江學者、千人計劃人才、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人才、國家杰青等高層次人才13人,引進海外專家54位。以高水平學科帶頭人為核心,組建富有創新能力的學術團隊,各建設學科學術隊伍水平得到顯著提升。青島大學工程學學科引進的新加坡工程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長江學者講座教授葛樹志,被批準為山東省2017年引進頂尖人才“一事一議”項目杰出人才,獲得資助經費5000萬元。葛樹志院士牽頭成立了青島大學未來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交互與機器人和無人系統,在其帶領下,迅速凝聚了相關學科的專家,形成了高水平學術隊伍。
開展創新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建設學科對接國家戰略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加強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前沿技術研究,產出一批原創性成果。強化產學研用合作,將一批關鍵技術成果轉變為現實生產力,推動相關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和產業鏈向高端發展。建設期間,新增科研項目2793項,其中國家重大項目11項,重點項目48項,國家社科基金48項,自然科學基金807項,科研項目經費合計15億元。科研成果轉化235項,取得經濟效益340億元。
整合優質資源,搭建高水平創新平臺。發揮學科優勢,整合多方資源,拓寬發展空間,兩年來,新增創新引智基地、工程研究中心、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國家級平臺7個,省部級平臺58個,為吸引培養人才和科技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撐。青島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橡塑材料科學與工程”,連續承擔國家“973”、“863”等重要科研項目, 2017年又成功申報國家級創新平臺 “橡塑材料與工程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目前團隊匯聚了10名國際頂尖專家。通過引智和創新有機融合,將產出一批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標志性成果,引進和培養高端國際化人才,為我國橡膠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實施協同育人,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立項建設學科積極構建科教融合、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各建設學科依托高校實行分階段目標管理,在組織模式、管理方式、人才工作機制、組織保障等方面進行了體制機制創新。通過完善人才培養與引進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強化績效考核等為建設學科的過程管理提供監督和保障,激發了建設學科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積極開展多元融資,形成省財政、依托高校、行業企業、地方政府等多方投入機制和共建局面,到目前建設學科投入達18.2億元,其中省財政撥款14.5億元,依托高校自籌、行業企業、地方政府等投入3.7億元。
創新體制機制,提升高校整體水平。學科水平的提升帶動了高校綜合實力的提升。自國家“雙一流”建設部署以來,省屬高校進入ESI學科排名前1%學科數凈增9個,特別是我省“雙一流”建設啟動后新增6個,目前我省高校共有51個學科進入ESI學科排名前1%,其中省屬高校21個。在11月份最新公布數據中,有3所省屬高校進入ESI中國大學綜合排名前100名,分別是濟南大學(83位)、青島大學(85位)、青島科技大學(96位);我國內地新增4所ESI學科排名高校,僅我省高校就占了3席,作為科教融合改革試點的泰山醫學院和齊魯工業大學,各有1個學科首次進入ESI學科排名前1%。2016年我省科技獎勵中,高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囊括了省自然科學技術獎和技術發明獎的全部一等獎。2017年,我省高校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1556項,比2016年增長18.28%。科研成果轉化不斷加快,省屬高校牽頭建設的26個協同創新中心吸納行業企業等各方面投入34.97億元,創造直接經濟效益523億元。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劉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