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單15462筆,行程逾4萬公里,收入12萬+。歲末年初的日子里,盤算起自己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里的付出與收獲,韓化龍感到很欣慰。整日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韓化龍是與我們每每擦肩而過的外賣小哥中表現最為優秀的一位。勤奮、低調、踏實,這位31歲的小伙子用行動點綴著城市生活的美好,也寫下屬于自己的夢想故事。
一年365天 他能跑360天 “月月評也白搭啊,有老單王在這里壓著呢!”2017年12月31日下午3時許,在位于濟南市姚家社區里的一家餓了么蜂鳥專送服務站里,當記者與韓化龍以及他的同事們聊起“單王”的評比規則,他的同事們先聲喊了起來。
據餓了么蜂鳥專送的奧尊(濟南)姚家站負責人劉健林介紹,作為奧尊(濟南)的16個站點之一,該站點現有外賣小哥30人,每月業務量位居前三。而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正是韓化龍。“這么說吧,僅餓了么在濟南的專送人員,不算自由注冊的大眾騎手,就有1000多人,小韓是典型的‘千里挑一’。”
“單王”不是一天煉成的。根據其同事的說法,自從韓化龍一年多前加入團隊,其內部每月一度的“單王”,就成為了這個低調寡言的小伙子的“獨角戲”。
韓化龍能跑。他指著50多天前剛買的摩托車說,里程表上的數字已經超過了6400公里,“平均一天至少110公里”韓化龍則告訴記者,按規定每周休息一天,但他很少休。“一年365天,我能跑360天。”
“光跑也不行,腦子得轉得快” 在送外賣這個崗位上,韓化龍是典型的“拼命三郎”。比如正在承受感冒的他,仍沒有選擇休息。但顯然,僅僅靠拼,也是遠遠不夠的。
韓化龍家在濟南市歷下區中井村,一個包裹在城市東部的山體與樓宇之間尚未拆遷改造的一個村。由于拆遷故事的不斷涌出,有關“拆二代”的種種故事,也不斷在這個城市里涌出。但家有兩處宅基地的韓化龍,顯然不想坐等拆遷。
2009年從濟南一所高校的會計專業專科畢業,坦言“沒有學好”的韓化龍沒有走上會計的崗位,而是先后從事過貨物配送、建筑工地、單位保安等職。工作或有憂樂,他一直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崗位,直到兩年前成為一名“大眾騎手”。
“一開始就是線上搶單,干了半年左右,加入現在這個團隊做專送,就主要是平臺派單了。”韓化龍說,做這個工作關鍵是要能跑,但光跑也不行,腦子要轉得快。“尤其是同時接到七八個單的時候,必須最快的時間,在腦子里規劃出最合理的路線。這樣才能提高效率,既送得多又不遲到。”
姚家片區是濟南東部人口居住密度最大的區域之一,轄區內機關單位、大專院校、居民小區、餐飲商家、寫字樓等鱗次櫛比。同時,流動人口規模較大。這為外賣生意的興隆提供了條件,也為小哥們的工作效率提出了挑戰。
“像我們這邊,居民樓是送餐重點,那么小區在哪里,單元、樓號的分布是不是清楚,都會直接影響效率。”韓化龍說,雖說是一回生二回熟,但實際也不是簡單的事。“這都是學問。”
沒有好脾氣,絕無可能成為“單王” 合理規劃線路是一回事,高效對接客戶是另一回事。據有關數字顯示,在濟南街頭,至少有3000多名分屬不同平臺的外賣小哥。韓化龍作為接單量最高的小哥代表,無異是接觸陌生人最多的那一個。據他自己測算,這個數字至少有5000名之多。
身為“騎手”,效率為先。小韓坦言,他最希望的狀態就是把外賣及時送到,“哪怕顧客什么話不說,也會很開心”。但事實上,“絕大多數顧客都會很客氣的說謝謝”,這讓他感到很開心。偶爾遇到有意無意的刁難者,他的竅門是:耐心聽著,報以微笑。
“人家說啥就聽著唄,有啥委屈,先干完活再說。服務業不就這樣嘛,不能得罪顧客。”
的確,一份外賣連接著店家和顧客兩端,“騎手”居于中間。一個沒有好脾氣的“騎手”,是絕無可能成為“單王”的。
平均一天40多單 每單能拿七八元 許是學過會計的緣故,韓化龍很擅長用一些數字來歸納自己的工作。比如平均一天40多單,最多曾有過80多單一天;春秋兩季,每單7元左右;夏冬二季,兼有補貼,每單可達8元等等。這說明他是一個很善于總結的人。
在過去的這一年里,他奔波的身影東至奧體中心,西至山大路,南至旅游路,北到花園路。諾大的區域里,他與一個個“一回生二回熟”的店家碰面,與一個個性格迥異的顧客接觸。他小心翼翼地與每一個人打交道,也一次次地告訴自己,“身在服務業,寧可委屈自己,不要得罪顧客”。
女兒剛剛就讀小學的小韓,很珍惜眼下的工作與生活。平均每月萬元左右的收入,是他曾經下工地、做保安、送酒水等等從來未曾有過的“高薪”。實在覺得委屈的時候,他也會微信上的“騎手群”里跟大家一樣吐槽幾句。
不是每次問候都有回音 但他依然感到很開心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城市生活,讓外賣日益普遍的滲透進千家萬戶。據餓了么平臺的年度數據顯示,2017年,濟南市的外賣業務量增長了超過40%。高頻的陌生性、淺層化接觸,使得大眾對外賣小哥們發生越來越多的誤解。尤其是一些偶發性不良事件的發生,正在加速形成一些臉譜化印象。比如門檻低、素質差、人員亂等等。
“我們也是普通人,做這個工作而已。”記者在采訪的時候也明顯感覺到,小韓和他的同事們也深受其擾。“可能是接觸太頻繁了,大家對我們的整體素質有些更高的要求吧。”
有著大學生活積淀的韓化龍可能更清楚這一點。每一次接通電話,他都會未語先笑。采訪當天的晚間9:20許,韓化龍當天的最后一次派單出現在山東政法學院,是一位學生的夜宵。
“你好!你的餐到了,方便收一下嗎?”撥通電話,韓化龍送出自己當天的最后一聲問候。這是他在2017年最后一天里送出的第43聲問候,也是他留給2017年的第15462次問候。正如他所言,即便不是每一次問候都會有回音,他對此依然感到很開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石念軍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