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濟南章丘首次發現元碑刻 始立于忽必烈至元年間

2017-11-29 09:27   來源: 齊魯晚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原標題:濟南章丘首次發現元碑刻 記載全真教 始立于忽必烈至元年間

  

李士河介紹當時石碑出土時的情形。 本報記者 張泰來 攝



  齊魯晚報記者張泰來

  驚奇出土碑文內容遙指700年前

  “石碑確屬元代古物,上可追溯至元世祖忽必烈年間。”11月23日,章丘淺井村再次迎來了多名文史專家。自從3年前一次偶然施工挖出一塊殘缺的石碑,文史專家就成了這里的常客。此次,經過現場查勘和討論,專家們一致認定殘碑屬于元代古物,價值非凡。

  如此貴重的碑刻在當初的出土頗具戲劇意味。事情還要追溯至3年前的2014年10月份,章丘區明水鎮淺井村章丘名優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院內,一輛挖掘機正在動土施工,在院內西南角擴建房屋。突然,挖掘機碰到了一個硬物。這是一塊被黃土覆蓋的暗綠色石頭,操作人員不以為意,站在一旁的公司經理李士河卻當即叫停了施工,上前查看。作為淺井村的老居民,李士河對于古物、對于文字有著特殊的敏感,剛模糊辨認幾個文字,李士河就興奮了。

  “我看那上面有‘壺山突于南,峙山聳于西,黌堂嶺長白山秀立于寅卯之方’的字眼,就覺得這是個好東西。”李士河說,文字里所說的壺山就是現在的胡山,峙山就是赭山,黌堂嶺長白山就是章丘的長白山,這些文字顯然是在描述一個地理方位,而這個地方恰恰就是腳下這片土地。聯想到這個地方的歷史,略有文史知識就能判斷出“石頭”的價值。李士河當即讓挖掘機撤離了施工現場,指揮工人小心翼翼地把石頭挖了上來,隨即發現了另一塊石頭。

  驚喜出現了,兩塊石頭原屬于一體,對接起來才看出這是一塊石碑。根據碑文上“原其所始歲甲午(”這一年正是元世祖忽必烈三十一年,即公元1294年)判斷該碑歷史悠久,屬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因為忽必烈年號至元,專家也將這一石碑簡稱為“至元碑”。

  淺井村出土元代石碑的消息在章丘文化圈引起了轟動,博物館學者、文史專家紛至沓來,三年間說不清碰了多少次面,進行過多少次探討。對于石碑的文物價值以及所載文字的考古文化價值,不同專家有不同的看法,但對于石碑屬于元代這一點早就達成了共識。

  兩次被毀石碑背后故事讓人唏噓

  年代如此久遠的石碑究竟是為紀念何事而立?又因為什么樣的歷史機緣而被破壞解體深埋于地下?這些只有通過石碑上記載的文字來尋找答案。

  章丘區政協文史委主任翟伯成根據碑文上所載的“全真至人”以及“絕情去欲,返樸還淳,養形煉性,嗇精固命”等道教教義,推斷該碑記敘的是道教全真派在章丘駐地傳教的史實。

  對于這一點,對道教文化頗有研究,著有《老子春秋》一書的章丘籍作家景元華也表示認同。他指出,在碑文中除“始歲甲午”外,還有一個時間“壬寅秋”,即元成宗鐵穆耳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而這一時間段也正是全真教的全盛時期。史籍記載,宋金元之際,道教全真派丘處機率領十八弟子遠赴蒙古會見成吉思汗,得到成吉思汗賞識受封為“爵大宗師”,掌管天下道教,全真派開始大行其事。元世祖忽必烈為了統一需要,更是以全真教為國教。

  根據這一歷史背景,結合碑文中提及的丘處機弟子沖虛大師于志寧、通微大師張志全、陳志忠名諱,以及提到的“觀中主事者”等信息,景元華、翟伯成推斷,碑文所載的是丘處機弟子在此地建造道觀發展全真教的事跡。

  景元華推測說,該碑可能立于1302年之后不久,被毀壞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元武宗(公元1308年至1311年)的“毀佛運動”。當其時,全真教在全國的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弟子之多達到“十分天下之二”,引起了統治者的恐慌,發起了“毀佛運動”,大肆拆除道觀。

  這塊至元石碑很可能就是在“毀佛運動”中被破壞解體,從立到毀只有不到10年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讓人心發興廢之慨嘆。在被毀之后的很多年里,石碑解體成多塊深埋于水底、地下。

  到了清康熙年間,不知因為什么樣的機緣,石碑中的一塊被人挖了出來,根據背面的“康熙,碑座”等字樣推測,當時它被人們當成了另一塊碑的碑座而重新面世。此后,新碑也被毀壞不知去了哪里,而作為碑座的古碑也再次被深埋于地底,直到3年前因為一場建筑施工而重新出世。

  未來可期出土地正打造文化小鎮工程

  碑文上描述的地理方位正是這塊元碑的出土地,這里也是章丘著名古剎玉泉寺的舊址。跟至元碑一樣,這座古剎同樣幾經興衰。玉泉寺所在的淺井村,位于繡江河源區百脈泉群生態圈內,是章丘歷史文化名品明水香米的核心產區。在清代之前,名為“淺清”,后避清朝之諱改稱“淺井”。

  玉泉寺最早時周圍全是稻田,只有西面一條小路與村莊相連,遠看好像浮在水上,故稱“浮春寺”,在明清的文學作品以及史籍中多有記載。此次至元碑的出土,將玉泉寺的歷史向前追溯至了元代,而且根據記載它也曾以道觀的形式而存在。

  翟伯成介紹,玉泉寺大盛于明清,是當時文人名士題詩做賦的場所。后來,由于歷史的原因,玉泉寺在1931年被改為章丘縣第一學區區立第八小學,1933年改為第一學區區立第八中學,1943年,改稱章丘縣繡江中學。從道觀變成寺廟,再后來成了學校,玉泉寺幾經興衰,最終還是被徹底毀壞。

  幸運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這里的文化價值也開始被重視。目前,章丘區政府已經提出了“打造江北烏鎮”的規劃設想,計劃以百脈泉為中心,按照“交通上人舟流轉、建筑上村舍儼然、產業上農商輝映、生態上稻荷飄香、文化上古今交融”的標準打造泉水生態文化小鎮。而玉泉寺遺址就在這一片區之內,玉泉寺的文化再現有了可能。在此出土的至元碑也將得到妥善保護,同時也將在未來的歷史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轉自:大眾網

   [編輯: 劉曉明]

半島客戶端

相關閱讀

濟南章丘 元碑刻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