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
自從袁隆平院士入駐青島國際院士港成立青島海水稻研究中心以來,青島就與海水稻結下了不解之緣。今年5月份,在位于李滄白坭地公園的海水稻研發基地,第一代海水稻材料插秧,經過研發人員半年的精心護理,終于在期盼中迎來了收獲的時節。
9月28日下午,來自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湖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單位的30多名從事海水稻、鹽堿地改良等研究方向的還價,將分組前往白坭地和即墨金口,實地進行測產。
袁隆平海水稻測產 未來在中國2.8億畝鹽堿地推廣
記者了解到,當天的海水稻現場評測會共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對位于李滄白坭地公園海水稻研發實驗基地的耐鹽堿水稻材料的現場評測,另一個是對位于即墨金口即發農副業基地的稻作改良綜合示范區土壤調理劑施用效果的現場評測。參與兩場評測的專家和評測重點各有不同。
其中,參與白坭地耐鹽堿水稻材料評測的專家和嘉賓包括,青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高峻嶺研究員、山東省水稻研究所副教授朱其松、揚州大學教授劉世平、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玉林等。評測內容包括,確定測產水稻材料、每畝有效穗數、平均每穗總粒數、結實率、千粒重、產量等。
參與即墨金口即發農副業基地的稻作改良綜合示范區土壤調理劑施用效果評測的專家和嘉賓包括,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齊紹武、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院劉建明、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研究員鞠正山、中國化工學會化肥專委會高級工程師亓昭英等。評測內容包括,使用土壤改良劑的稻田與空白田的產量對比、增產效果對比,以及兩種田塊水稻的倒伏性、株高等。
由于與第三代遺傳工程不育系雜交水稻技術的堅定工作在時間上沖突,袁隆平院士當天無法參加現場測產,但會通過視頻連線參與,研發人員向其匯報測產結果后,袁隆平院士會給出他的看法。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