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汪昌蓮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發布2017年第7號預警,發放資助物品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尊嚴,不能大規模集中發放明顯將困難學生和非困難學生割裂區別開的物品,建議采用發放校內超市代金券等既隱性又能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的資助方式。宣傳工作要保護學生的尊嚴和隱私,不得讓學生在照片、視頻等宣傳材料中充當“盆景”,涉及學生個人的事項必須征得本人同意。(8月8日人民網) 一直以來,在評定困難學生、發放助學物資過程中,要求學生在公開場合陳述申請理由,是一些高校慣用的做法。但這種讓學生“當眾訴苦”的方式,在校內外也飽受詬病。有網友認為,這種自揭傷疤的做法太不人性,傷害了困難學生的隱私權和人格尊嚴。
基于此,2017年1月,教育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通知》,要求“評定學生家庭經濟狀況時,不能讓學生當眾訴苦、互相比困”。這次,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發布預警,要求“資助學生要尊重隱私”,顯然是對禁止“當眾訴苦、互相比困”的進一步重申,使助學制度釋放出了人本情懷。
此前有媒體報道,某高校一名女生因演講的內容不夠“困苦”,得票不多,回宿舍后哭得一塌糊涂;有的貧困生認為如此“訴苦比困”,有損人格尊嚴,不得不放棄了申請。事實上,盡管困難學生需要物質上的幫助,但他們更需要與人平等、被人關愛、受人尊重等情感撫慰。
可見,尊重學生隱私,讓助學制度更有人性,讓困難學生更有尊嚴。為使助學制度更科學、合理,高校同地方政府要實行信息共享,共同制定困難學生評價標準,綜合考慮諸多因素。同時,有必要適當引入第三方評估考核機構,從困難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家庭勞動力質量及貧困生日常消費狀況等方面,以數據化、專業化、科學化的手段進行評估。特別是,應該采取隱形資助等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護困難學生隱私。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