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江德斌
財政部、交通運輸部7月12日聯合發文,明確從2017年開始試點發行地方政府收費公路專項債券,這將是今后政府修建收費公路解決舉債融資問題的唯一渠道。政府收費公路專項債券的亮相,意味著未來政府新建收費公路將不能再靠銀行貸款籌資。政府收費公路“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模式終結了。(本報7月13日A29版報道) 這是一個巨大的變革,意味著收費公路的融資模式改變,長期以來所采取的“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模式,正式被“公路債”取代。由此收費公路步入發展拐點,將擺脫高成本融資模式,從而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降低公路建設成本,進而降低收費標準和社會流通成本,并減輕地方政府投資負擔,改善資產負債表,降低地方政府融資杠桿等。
目前,我國政府收費公路建設投資的七成左右都是以銀行貸款為主,很多地方收費公路建設周期較長,任務重,呈現“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滾雪球建設模式。銀行貸款額度越來越大,本息成本越來越高。2016年全國收費公路通行費收入為4548.5億元,支出總額則為8691.7億元,缺口4143.2億元,其中本息支出占比超過80%,真正用于養路、修路、運營管理等方面的開支,不足20%,收支嚴重倒掛。而在改為發行“公路債”模式后,就可以擺脫“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陷阱,逐步降低對銀行貸款的依賴,減輕本息償還壓力,降低地方政府的投資負擔。
最為關鍵的,“公路債”大幅度降低融資成本,還本付息壓力減輕,亦使得收費公路建設成本降低,從而為降低“過路費”奠定基礎。而且,“公路債”有償還期限,到期后支付本息,債務即終結,收費依據也就隨之消失,收費公路也有望實現公益化。如此,可以降低社會流通成本,斬斷壟斷利益鏈條和地方保護,提高社會經濟活力和競爭力,進而減輕民眾負擔。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