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付曉曉
打開家門,簽字驗收,一件物品經站在門外的快遞員之手,走完物流網絡最后一程,來到了你的面前。快遞員是你與這個網絡在現實世界中唯一的交點。他們是“馬路騎手”,在車水馬龍的夾縫中穿梭,將快遞送達給你。他們精確地掌控著自己的時間,用勤勞與高效維持一份收入,也用經驗和智慧化解可能遭遇的麻煩。在這個幾乎人人皆與快遞產生關聯的時代,快遞員已經成為維持城市生活運轉不可或缺的“零件”。而在全國上百萬快遞員的身后,快遞業在20多年的發展中,制造了一場關于物流的神話。
追趕人生 兩年前,20歲出頭的李全吉從日照莒縣來到青島,在表姐的申通快遞網點里干起了快遞員。在這之前,他在老家的電子廠、服裝廠待過,流水線上的生活使他心生倦意。“一天到晚坐下就起不來。”干快遞不一樣,李全吉覺得,每天騎著摩托車飛馳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雖然免不了風吹日曬,但“特別自由”。
對很多年輕人來說,“自由”有一種致命的吸引力。2011年,劉俊17歲,高中輟學,打算從老家河南漯河出來闖闖。他想到了初中時旅游過的青島,想到了在五四廣場看過的大海。沒有親友可以投靠,也沒有目標,僅憑著一腔“要出去闖一闖”的熱情,劉俊一咬牙來了青島。他買了輛二手摩托車,天天在外面瞎跑,直到有一天,住處附近一家快遞網點的老板問他,“你想不想干快遞員啊?就是每天騎著你的車給我送送貨。”“這活挺好,自由,不用老在一個地方蹲著。”劉俊立即答應了下來,從此開始了他的快遞生涯。
在高度通達和數據化的物流網絡中,快遞何時發出、到了哪里、經過誰手、何時送達均顯示在快遞公司系統的進度條上。快遞員無論是取到還是派出一個包裹,用把槍掃描后,公司和客戶都能實時查看他的姓名和電話,以及包裹在每時每刻的去向。這意味著,在李全吉和劉俊以為的“自由”之外,快遞員其實有嚴格的時間線需要遵守,尤其是送達時間。
“快”是物流追求的終極目標,也是快遞業更新換代的動力所在。快遞員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馬不停蹄地追趕進度條,“趕時間”是他們工作的常態。由他們負責的物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是保證進度條盡快滿格的關鍵,當進度條顯示“快件已簽收”時,他們的使命才算完成。
早上7點多,第一趟物流車抵達網點,李全吉和同事們開始卸貨,按照各自負責的片區分好。8點左右,李全吉把摩托車上綁的筐子塞得滿滿當當,再用繩子都捆扎結實,便上路了。他的片區主要集中在香港中路,寫字樓多,派件比較集中。即便如此,他還是特意鉆研了自己的“小地圖”,“怎么快怎么來唄,先去哪個樓再去哪個樓,都是跑出來的經驗。”
中午12點之前,他必須趕回網點,因為第二趟物流車即將抵達。卸貨、分類、派件,將上午的工作再重復一遍,下午還是取件高峰,順利的情況下,傍晚6點多返回網點。這時,快遞網點迎來一天中最忙的時候,快遞員要將取到的件在7點之前發出去。每個快遞員守在自己的那堆包裹前,打包、貼單、掃描……“一個環節延誤,后面環節都可能受影響,所以這種緊張是你體會不到的。”李全吉說。
一名快遞員正在包裝包裹。
最怕投訴 一天時間,李全吉通常需要派100~200個件。在全國一年快遞業務量超過300億件的巨大體量之下,這個工作量是順豐、“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國內大型快遞公司快遞員的平均水平。
相關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只有10億件,2014年飆升至140億件,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快遞業務規模最大的國家。2015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了200億件,2016年突破了300億件,和10年前相比,增長了約30倍。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快遞行業吸納了大量人口就業。北京交通大學和阿里巴巴曾在2016年發布《全國社會化電商物流從業人員研究報告》,稱中國一線快遞員的數量為118.3萬人。這是根據快件數量推算出的理論值,由于未被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加上每年的高頻流動,快遞員難以被精確統計。
入行六年,劉俊親歷了快遞業務量的持續高速增長。與每天待送、待發包裹堆積如山相對應的是,每個快遞員的業務版圖也在逐漸縮小。“最開始的時候,從南京路到青大一路、延吉路再到奧帆中心海邊這一大塊都是我自己跑,快件越來越多,實在跑不過來了,片區就一直縮一直縮,后來只剩下香港中路的5棟樓了。”劉俊告訴記者,由于“跑得快”,他干快遞第三年創下了自己所在網點的紀錄,一天派了將近300個件。派一個件賺1塊錢,再加上取件的抽成,他偶爾能月薪過萬。
那是2013年,對于當時只有19歲的劉俊來說,月薪過萬是件無比榮耀的事。為此,他甘愿忍受所有辛苦,包括嚴冬酷暑、雨雪天氣的折磨,還有難纏客戶的無理取鬧。“下雨天最麻煩了。”劉俊對某次暴雨天送快遞的情形記憶猶新。騎車剛走到江西路,大雨傾盆而下,他找個塑料布把快遞一蓋,悶著頭繼續前行。“下著雨也得送,人能淋著,快遞不能。”走到一座寫字樓前,渾身濕透的他先在門口站了一下,雨水沿著他的身體從上而下流淌,在腳底匯成一攤水,然后他才上樓。有些快遞被打濕了,他滿懷歉意向客戶解釋,對方一句“沒事兒,人都淋成這樣了”就是莫大的安慰。
比起天公不作美,快遞員更怕客戶投訴,這是最令他們頭疼的事。各快遞公司均有規定,出現送件延誤或服務態度不好等問題,不管是誰的責任,只要被客戶投訴先罰100元,要是被投訴到了郵政管理部門,罰款高達千元。因此,快遞員往往拿出最好的態度對待客戶。但人的情緒無法永遠收放自如,與客戶的沖突難以避免。
姜成2008年開始在圓通干快遞員,那時還不到18歲,年輕氣盛,與客戶小摩擦不斷。最嚴重的一次,和客戶打了架。“我上午去送家里沒人,讓我下午再送一次,我給忘了,第二天才送的,結果對方一開門張口就罵,上來就動手,我氣極了,和他打了起來。”事情最終以姜成被罰款、向客戶道歉化解,在此之后,姜成“學乖了”,在年齡的增長和工作的磨練中變得溫和了許多。
丟件、損壞也是令快遞員揪心的問題。“三輪車放樓下,上樓送件的工夫丟過包裹,有些客戶比較通情達理,覺得不是你的責任不讓你賠,讓你賠的你就得賠。”姜成說,東西收到發現壞了,如果是配送問題得賠,東西寄出去客戶沒收到也得賠,“最貴的一次是個窗簾,件發到當地后,物流車壞了,一直沒給送出去,賠了2000多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