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學義
“少開車獲紅包”目前最主要的作用,仍然在于倡導。對很多人來說,有時候開車也是因為習慣。而通過“少開車獲紅包”的活動,有助于讓人們邁出嘗試性的一步,選擇步行、騎車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進而逐漸養成一種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車主每少開一天車,便可獲至少0.5元的獎勵。6月11日至17日是全國節能宣傳周。6月11日,北京市發改委聯合北京環境交易所等單位開展的“我自愿每周再少開一天車”的活動啟動。燃油車車主每停開車24小時,便至少可獲得碳排放收益0.5元,獎勵以微信紅包方式兌現,并有電子優惠券等獎勵。(6月12日《新京報》) 僅從金錢刺激方面來看,每停開車24小時可獲0.5元紅包,似乎并無多大吸引力。一年365天,即便算上重污染預警時的獎勵加倍,全年不開車的紅包金額也不超過200元。有網友還算了一筆賬:假如不開車的話,每天0.5元根本不夠坐公交車或地鐵。另外,1.6排量的汽車,車船稅折合下來,一天也要一元多錢,停車反而要“折本”,更不用說租或買車位的費用了。
不過,即便經濟利益的杠桿作用有限,也不應忽略這一活動的意義。如同報道所言,這次發紅包的行動,不是節能周期間的“一錘子買賣”,而是將一直持續下去,讓參與機動車節能減排的市民天天都能領紅包。本次活動的一大探索,便在于建立了一種節能減排的回報模式。機動車減少的碳排放量,將結合當前北京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的平均價格,供945家重點排放單位購買,部分收益歸車主所有。與以往通過財政支出來獎勵、補貼的做法相比,這樣一種模式顯然更為良性,也更具有可持續性。
當然,“少開車獲紅包”目前最主要的作用,仍然在于倡導。對很多人來說,有時候開車也是因為習慣。在某些交通擁堵的時段,或去距離較近的目的地,把車放下也不失為明智選擇。而通過“少開車獲紅包”的活動,有助于讓人們邁出這嘗試性的一步,選擇步行、騎車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進而逐漸養成一種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我自愿每周再少開一天車”,與世界自然基金會所組織的“關燈一小時”活動有些類似,都是通過一種形式吸引更多人加入這一行列,從而凝聚節能環保的全民共識。
也有網友提出,能否在發紅包的基礎上,對少開車給予其他形式的獎勵?比如,統計機動車停駛的時間,據此返還一定比例的車船稅;或者在停車費用方面給予一定優惠,等等。當然,操作起來或多或少都有一定障礙,但其中有些也值得做進一步探討。在節能減排的問題上,我們為所有腳踏實地的努力而點贊,也需要傾聽民眾的聲音與點滴的智慧。
自2009年開始,我國已成為世界汽車產銷第一大國,至今汽車保有量仍逐年上升。機動車污染物排放已成為PM2.5的重要來源。如何引導人們處理好與汽車之間的關系,已是一個重要的環保問題,也事關每一位公民的生活。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