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武潔
“如今,醫療人力資源分布不均,民眾傾向選擇縣級以上醫院就醫,形成所謂‘上熱、中溫、下涼’現象。”全國人大代表、溫州醫科大學原校長瞿佳直指當下扎堆看病現象,坦言醫療人才“下不去”的問題,已成制約分級診療制推進的瓶頸之一。(3月12日中新網) 醫療服務的眾多要素中,最關鍵的當然是人。一方面基層醫療離不開人才,另一方面,基層醫療卻又留不住人才,如此悖論之下,基層醫療求解自然困難重重。
不難想象,假如基層醫療留不住人,基層人口與醫生的比例不合理,基層醫療也很難給民眾提供體貼入微的服務。而除了基層醫療人才的數量,其質量也同樣關鍵。假如基層醫療人才不具備全科醫生的素質,也就不能勝任社區醫療服務的職能,自然難以獲得民眾認同。從這個角度來看,真正合格的基層醫生,其實要求并不低,相比專家,全科型的基層醫生同樣是稀缺人才。要培養一個“全科醫生”,往往要花費比普通專科醫生更長的時間。但尷尬的是,一旦成為全科人才,基層就難以留住醫生。
所以,基層“全科醫生”存在缺口是表象,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基層醫療的邊緣化,以及家庭醫療服務的基本缺失。假如花大力氣培養出來的“全科醫生”,只能在不受重視的基層待著,不僅地位不高,收入也很可憐,那么去報考“全科醫生”的自然也不會多。
真正要強化基層醫療服務體系,更需在全科醫生的培養與醫療服務重心下沉上加大力度。只有真正給基層醫療足夠的重視與投入,讓公眾體會到“全科醫生”的價值與好處,讓“全科醫生”也有職業成就感和體面的收入,使其進入良性循環,“全科醫生”這個“健康守門人”才能真正到位,基層醫療服務也才不會再受人才短缺掣肘。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