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吳龍貴
2月28日上午11時許,深圳交警在留仙小學附近的留仙大道某紅綠燈路口,試點智能行人過街系統,并邀請市人大代表、普通市民、學生等現場體驗新系統。該系統充分結合現有檢測、控制、語音、人臉識別、自動抓拍報警、ITS等技術,在紅燈亮起時,閘門關閉,將行人止步于閘門一側;在綠燈亮起時,閘門打開,將行人安全放行。(3月2日深圳新聞網) 某種意義上說,“中國式過馬路”已然成為衡量國人文明素質的一把標尺。然而遺憾的是,盡管這個話題的討論已經足夠充分,道理分析得足夠透徹,但“中國式過馬路”似乎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智能行人過街系統大概就是這樣一種思路:既然講道理行不通,那么干脆來點強硬的,用技術手段將行人過馬路嚴格管控起來。理論上說,這對抑制“中國式過馬路”肯定是有效果的。但實踐中如何,還需要進一步檢驗。從新聞中看,這套系統設計的閘門寬度也就兩米左右的樣子,行人在這么狹窄的通道同時行進,很明顯會極大地影響通行效率。如果在城市的每一個路口都安裝這樣的智能系統,成本也很高昂。
在筆者看來,“中國式過馬路”固然與規則意識、文明素養有很大關系,但同時也不能忽視行人路權被機動車車權過度擠壓這一社會因素。比如綠燈時間過短的問題。有數據顯示,我國的綠燈時間平均只有18秒,遠遠低于歐美一些國家。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如果要過一段寬闊的馬路,確實需要點速度,這未必不是“搶跑”的一大誘因。而這背后,則是隨著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車權被過于優待所致。僅僅從限制行人的角度來解決問題,可能適得其反。
技術是技術,道德歸道德,“神器”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公民素質問題,不是不該管,但多給予一定的成長空間,有時候會更好。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 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