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2月15日,海洋國家實驗室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正式啟用,海洋數據共享平臺建立。
海洋國家實驗室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以滿足海洋國家實驗室面向全球發起的透明海洋、深海極地、藍色生命等大科學計劃中對智能超算及系統仿真的集群式重大需求為目標,立足國產化超算大科學裝置,構建國際一流的超高分辨率全球海洋模擬器。支撐透明海洋立體觀測網絡,向全深海基因組計劃等海洋科技前沿提供技術保障。
目前,平臺已完成一期基礎條件建設并正式運行,計算能力達到了理論峰值每秒2600萬億次浮點運算的計算速度,為目前國際海洋領域性能最強的高性能計算系統。平臺的建設綜合了科學計算、智能計算、數據計算等先進的模式,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與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浪潮集團協同合作,根據海洋領域科研需求 ,建設海洋大數據、海洋云平臺、海洋網絡空間安全等六個子平臺。
同時,海洋國家實驗室聯合浪潮集團和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組建了一支100人的技術支撐和服務團隊,在開展平臺硬件系統的運行維護的同時,為建立覆蓋海洋大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海洋大數據庫及智能云服務平臺,先期開展海洋監測、觀測數據及其分析算法和模型,深海動力、環境、流體等高精度數值模擬與實時可視化,深海生物醫藥計算仿真研究等技術研發和儲備。
未來,海洋國家實驗室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將圍繞國家海洋科技創新發展的重大應用需求,全面將國家互聯網+、國家大數據、國家人工智能2.0等重大戰略計劃融合到海洋領域中,以全域海洋關鍵現象高效、快速、精細數值仿真模擬和預測為需求導向 ,針對海洋國家實驗室面向全球發起的透明海洋、深海極地、藍色生命等大科學計劃中對智能超算的集群式重大需求,依托國產化超算大科學裝置,構建國際一流的超高分辨率全球海洋模擬器。
海洋國家實驗室海洋數據平臺推出的首批面向全國共享的海洋數據,包括全球最大的區域海洋觀測網——南海潛標觀測網數據、我國首次具備的全天候北極監測能力的北極冰基錨系剖面浮標觀測數據、我國自主研發的白龍浮標長期和實時觀測數據、我國自行開展的熱帶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區錨定潛標數據、水文斷面觀測和湍流觀測數據,以及覆蓋山東半島、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以及珠江口、南海北部的海洋動力過程、海洋區域地質、海岸帶環境地質、海洋礦產資源、航空遙感等專業領域數據。 海洋數據共享平臺的啟用,標志著海洋國家實驗室的開放共享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將大大推動中國海洋科技的發展,對我國實現海洋數據的共享、共用將有里程碑的意義。
同時,為滿足高性能科學計算與系統仿真平臺未來建設論證需要,海洋國家實驗室在當日召開了2016海洋+E級超算論壇。超高速超級計算是未來海洋高精度數值計算與仿真的核心的支撐條件。從二十一世紀之初連續多年占據全球最快的日本地球模擬器,到十年前美國最早研制的、國際最快的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都首先服務于其本國的全球海洋戰略需求。E級超算已經成為全球超算領域競爭的下一頂皇冠。
城市信報記者 魏軍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