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走進香港中路街道居民家 感受他們的家風家訓

2016-08-23 15:35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文/圖 半島記者 張瀟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能量,它能影響家庭成員的精神、品德和行為,同時,它也是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的載體。家訓則是一種規矩,是一家人行為的要求準則。近日,記者走進香港中路街道李校亭、張其秀兩位居民家中,聽他們講述家風家訓的故事。

  出場人物:李校亭(云霄路社區) 拒收一箱酒,把送禮人推出家門

  做人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這是78歲的云霄路社區居民李校亭在家中說得最多的一句話,這句話也是李校亭的家訓。1938年,李校亭出生在萊蕪市一個偏遠的村子里,家中生活十分拮據。“雖然家里窮,但父母對我們的要求卻十分嚴格。”李校亭說,當時家里共有5個兄弟姐妹,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一家人的生活特別苦。就算這樣,李校亭的父母還是會時常跟5個孩子說,窮也要窮得干干凈凈。這句話也就成了當時家里的家訓,時至今日仍保存在李校亭的心里,不曾被忘記。“因為父母的這句話,家里也就形成了一種堂堂正正做人的風氣。”李校亭說,這條家訓也影響了他的一生。

  1959年,李校亭征兵入伍,成了一名軍人。在當兵那段時間里,李校亭時刻銘記自己的家訓,堂堂正正當好一個兵。1981年,李校亭退伍轉業,到中國銀行山東省分行擔任調配科科長,因表現優秀,2年后便被任命為人事處處長。“都說我當官了,我怎么沒覺得呢?”李校亭笑著說,有一次,一位員工給他送來一箱啤酒,李校亭堅決不要,兩人便推讓了起來,最后他硬是把這名員工推出了家門口,還差點把這位員工推倒。“不該要的我不會要,做人要堂堂正正,家訓我可不能忘了!”李校亭嚴肅地說。

  無論當兵還是工作,李校亭一直把家訓當成自己的座右銘。而在家中,他也時常把家訓拿出來教育兒女,做人要清白,不該要的不能要。“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有不同的教育方式,但做人的根本不會變。”李校亭說,生活艱苦的時候要活得清白,生活好了更不能忘本,這樣人才會進步,才能取得成就。兒女們也謹遵父親的教導,在各自的行業里努力,如今都已取得優秀的成績。

  “我們家的家風會一直保持,不會變淡。”李校亭說,現在家里已是四世同堂,家風家訓也在一代一代傳遞,這將是他留給子孫最好的一份禮物。

  出場人物:張其秀(東海西路社區) 子女的婚禮,他送了一句話和一幅字

  自立門戶,克勤克儉,夫德妻賢,勿忘爹娘。”這是東海西路社區居民張其秀在兒子和女兒婚禮上說的一句話。同時,他將這句話寫成一幅字送給了他們。“這是我家的家訓,以后外孫、孫女結婚我也要送他們一幅。”張其秀說,把這樣一句話留給后人,督促他們進步提升,是一份獨一無二的財富。

  1948年,張其秀出生在棗莊市,家中共有8個兄弟姐妹。雖然家中不富裕,但父母對他們的教育從沒有疏忽,“我的母親常說,即便咱們出去要飯,也不能隨便拿別人一點東西。”張其秀感慨地說,有一次,兄弟幾人聚餐談論起往事,大家幾乎異口同聲說出了母親留下的那句話。而張其秀的二哥更是激動地說:“咱們張家人當年在村里不富裕,但我們沒有污點,我們的腰板直!”對張其秀兄弟幾人來說,張家沒有污點就是一輩子的驕傲。

  張其秀也經常在家里跟自己的子女說起二哥說的話,“祖輩傳下來的家風要保持,不能忘本。”張其秀說,家風是一種傳承,要一代一代傳下去。于是,熱愛書法的張其秀便臨摹了《朱子家訓》和韓愈的《治家格言》掛在家中,以此告誡子女、兒孫。同時,張其秀也立下了屬于他們家的家訓——“自立門戶,克勤克儉,夫德妻賢,勿忘爹娘”。

  “在孩子們小時候,我教育他們‘讀書以明理為先,立身以至誠為先’,當他們成家后就要謹記家訓。”張其秀說,孩子在不同的年齡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小時候教他們如何做人,成家后教他們怎樣維系家庭。在張其秀的教育下,一對兒女的日子過得有聲有色,家庭十分和睦。如今,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張其秀仍舊沒閑著,又開始教育起外孫和孫女。

  “兒女都工作忙,我來幫他們教育孩子。”張其秀笑著說,家訓要從娃娃抓起,不能放松。他的外孫和孫女現在都已能把家訓倒背如流,而且還能熟練應用。如果看到自己爸媽吵架,兩個小家伙會第一時間把家訓說出來,阻止爸媽間的爭吵。在得知兩個小家伙的做法后,張其秀總會笑著說,家訓會一直傳遞下去,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的風向標。

  老姜留給我們的財富

  好家風在你我身邊

  江西路社區 殷建玲

  最近,隨著“家風”一詞火了起來,我腦海中就想起了我們社區的那些人和事。社區里有不少喜歡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居民,這無疑跟良好的家風息息相關。

  年近七旬的居民李健平時常和家里人說:“誰家有事就多幫幫,鄰里鄰居的,誰沒點需要幫忙的事。”李健在居民眼中是個熱心人,也是一位家風特別正的人。他與鄰里和睦相處,樂于助人,有求必應。誰家有事他都會親力親為,利用在工廠學習掌握的維修和安裝設備的技術,熱情幫助鄰里修冰箱,安裝上下水管道及廚具。他自費購買了一些比較先進的電動工具,這樣使用起來更加得心用手,能更好地為自己和鄰里服務。李健的家風就是助人為樂,與人為善。

  而60多歲的崔聚成的家風則是奉獻兩字,常年幫助江西路89號頂樓三單元302戶的蔡秀蘭大姐被傳為美談。蔡大姐今年83歲,獨居,身患疾病,子女又不在身邊,生活中有很多困難和不便。崔聚成了解到她的情況后,主動與蔡大姐說:“有事就找我,咱們都是一家人!”自此,蔡大姐有啥事都會找崔聚成,家電壞了,找他上門幫助修理,讓他幫忙買菜和生活用品,解決了許多日常瑣事。蔡秀蘭及其子女都非常感謝崔聚成同志的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精神!而崔聚成卻說,這是他的家風,沒啥可謝的。

  家住漳浦路的張師傅經常教導自己的孫子,做人要懂得奉獻,要學會付出。每年的學雷鋒日,他都帶上工具來到街心花園,一干就是大半天。而且他還毫無保留地向別人講解磨刀竅門,傳授技藝。

  這些居民家風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深思。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這是林則徐撰寫的留給自己后輩的“家訓聯”。它告訴我們,留給后輩無數的金銀財寶反而會害了他們,不如留給他們一個好家風,讓他們受益終生。

  張其秀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