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国产一卡三卡四卡无卡精品,欧美 在线 成 人怡红院,高清一区二区

三種養老模式各有利弊 建議走品牌化規模化之路

2016-08-06 14:34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在市南區醫保城超百歲養老院,護理人員培訓如何照顧老人翻身。



  



  文/半島記者 朱薪雨 圖/半島記者 王濱

  養老床位逐年遞增,而背后約四成的空床率也讓人捏把汗;現存的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三種模式各有千秋,但也存在一些弊端……為了緩解這些問題,促進養老服務切合老人實際需求,今年,青島市市辦實事中提出將建設30處社區小型養老機構,將集機構養老的專業性、日間照料中心離家近等優點,還能輻射居家養老,提供上門服務。目前,市南區醫保城超百歲養老院已建成并即將運營。但是社區養老院畢竟規模較小、受眾群體少,養老服務還未形成品牌及專業化,這一系列現實也擺在眼前,養老社區化之路能否行得通、走得順?這或許尚需時間來證明。

  找家合適的養老院,難

  宋桂娟大媽是一位退休工人,今年78歲。2012年,老伴離世后,她便一直和兒子一家生活。白天孩子們都去上班、上學了,她在家很無聊,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決定搬去養老院居住。可惜,三年的時間她先后考察了3家養老院,沒有一個留住她的。

  “我最早時候想住一所公辦的養老院,費用不低,一個月三千多塊錢,床位也很緊俏,根本住不進去。有些老人在我之前申請的,都排了半年多了,還沒排到。”宋桂娟說,自己想盡快住進養老院,于是托人打聽了一家養老床位空余的養老院,但是住了一段時間,實在不適應,“那里的服務態度還真是不錯,飯菜也還可以。但是硬件條件確實不太好,房屋通風不暢。都是老人住在一起,不少身體又不好,很容易產生異味。”宋桂娟的兒子徐先生告訴記者,他就這個問題咨詢過養老院,負責人也很無奈,說畢竟是私人辦養老院,資金有限。

  宋桂娟最后選擇了一家評價還不錯的民辦養老院,但因為離家比較遠,孩子們看望她很不方便,孩子覺得有些愧疚,提出還是讓母親搬回家住。

  幾次下來,宋桂娟對能否住進合適的養老院有些茫然。“是不是我要求太高了?”宋桂娟疑惑道,“想找個離家近、條件不錯、價格別太高的養老院就這么難?”

  養老床位多了,空床數不減

  民政部今年7月公布的《2015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2200萬人,占總人口16.1%,而在青島,全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161萬,占總人口的20.6%,高出全國4.5個百分點,老齡化問題更加突出。

  在日益增長的養老床位背后,在部分優質養老院擠不進去的同時,仍然存在著大量養老床位空置的情況。以青島為例,全市擁有5.82萬張養老床位,入住老人只有約1.8萬人。當然,其中包括約1.4萬張日間照料中心的床位,因晚上不接待老人居住,所以不納進入住人數統計,但此外還有2萬余張養老床位是處在空置狀態,約占總床位數的四成。

  “這其中存在著養老床位‘結構對應度差’,也就是說老年人真正需要的床位與實際存在的不相符。”島城養老服務業專家、市養老服務協會相關負責人說,不少老人或子女特別希望老人住在社區的小微型的介入式養老機構,一是離家近,二是子女照料方便,三是收費便宜,四是左鄰右舍熟悉度高,聯系方便。而恰恰這種社會需要的養老機構,是現在最缺的。

  30處養老院將現家門口

  今年年初,青島市發布10件市辦實事,其中有一項就是“建設社區小型養老機構30處”,這為社區小型養老院提供了發展契機。根據規劃,將在六區四市各規劃建設3處。截至目前,30處社區小型養老機構已建成1處,即市南區醫保城超百歲養老院,目前正在辦理食堂的餐飲許可證,一旦落實將立即開始運營。還有位于李滄區、平度市兩處養老院也即將建成等待正式運營。此外,4處社區小型養老院已裝修完工并正在辦理登記手續,剩下的正在裝修改造,選址規劃。 

  在市南區醫保城超百歲養老院,記者看到,墻壁被刷成了白色和綠色,顯得十分清新、充滿活力,共設置了11個房間,有兩人間也有六人間,老人可根據自己需求進行選擇。在每間臥室里,都配置了空調、衣柜、獨立衛浴,還配備了扶手等設施,老人的床鋪也是可升降的,達到醫用標準。養老院的尚院長說,養老院定價不高,自理老人平均每月2500元,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人平均每月3700元。還聘請了專業大廚,將為老人提供最新鮮、健康的餐飲。自從養老院開建以來,咨詢的人絡繹不絕。

  可融合三種養老模式優點

  “現在主要存在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三種養老模式,形成‘9073’格局,即90%老人居家養老、7%依靠社區養老、3%依靠機構養老。”島城養老服務業專家、市養老服務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三種養老模式各有千秋,相得益彰,但也都存在著一些弊端。

  記者了解到,這三種模式中,都難以實現老年人既想享受養老院的周到服務,又不想離家太遠的愿望。例如,一些大中型老年公寓床位較多,容納的老人也多,但是對于多數老人來說,住進養老院就相當于“搬家”,就要離開住了幾十年的老社區、老朋友,去適應一個新的環境。

  后來,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應運而生,它滿足了老年人在社區吃飯、休閑、學習的需求,也讓老年人不出社區就能享受老來樂;但同時,它的缺點也顯而易見,老人每天都要從家里挪到照料中心,晚上還要再挪回去。而且心梗等部分病癥容易在夜間發病,離開了服務人員的專業照料,如在夜間遇到突發情況,難以確保及時救援。

  而現有的居家養老模式,因為專業機構數量、人手有限,目前還難以做到對所有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潔、按摩等全套上門服務。而且服務人員在家逗留時間最多3個小時,如果想要全天候服務,無異于請一個保姆,花費更高。因此現在的居家養老,更多還是依托于老人自己和子女的照顧。

  “在社區建設小型養老院,能夠有效地緩解這些現存的問題。”青島市民政局福利處副處長刁新艷分析,社區小型養老院能夠有效地將這三者的優勢結合起來,既吸取了機構養老人員專業性強、服務全面的特點,又滿足了老人希望居住在熟悉的社區的愿望,方便子女親人的照顧,同時還能輻射到居家養老,對于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人來說,都是一個福音。

  建議走品牌化規模化之路

  社區小型養老院就是完美無缺的嗎?它的發展之路會一帆風順嗎?就目前來看,現在得出結論還為時過早。

  “目前絕大多數老人還是選擇居家養老,因此在社區里建設的小型養老院,不能單單是個一般的養老院。它應該輻射到居家養老服務,面向社區里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潔、上門護理等多方面的服務,讓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養老服務,這才是建設社區小型養老院的意義所在。”刁新艷強調,這無疑對社區小型養老院提出了更加專業化的要求。

  事實上,社區小型養老院并非今年才在島城出現,去年在平度市成立的嘉美奇老年公寓共規劃了13張床位,應該是島城第一家社區小型養老院,位于市北區的瑞昌路養老院也算是社區小型養老院的試驗點,而記者了解到,從已經建成的這三家社區小型養老院來看,護理人員仍以“4050”人員為主,年齡相對較大,對于養老護理專業方面仍有一定欠缺。同時,因為規模小,收住老人少,價錢不算高,前期在利潤方面也不是十分樂觀,這也就更難吸引高素質人才。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半島客戶端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