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鄧海建
做了個胸腔手術,幾個月后卻發現自己的右腎沒有了。5月8日,媒體報道了“丟腎”男子到南京總醫院做檢查。5月10日,安徽男子徐州手術后“丟腎”事件又有新進展。晚上8點左右,記者收到了劉永偉兒子的短信,他表示父親的報告已經在昨天拿到,南京總醫院給出的結果為:考慮為外傷后右腎移位、變形、萎縮。(5月11日《現代快報》) 如今看來,所謂“丟腎事件”,不過虛驚一場。而此事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層浪,大概起碼有兩個背景使然:一則,醫患失信由來已久,“患者永恒有理、醫者永恒暴利”成了不少人判斷醫療事件是非真假的魔咒。二則,在民間,“醫生偷腎”傳言已久,盡管一些專業網站多次邀約腎移植專業醫生論證謠言之偽,但更多權威醫療機構懶得或不屑于辟謠,令此類頑固謠言仍大有市場。
更直接的問題在于:當患者對右腎存疑,而院方的解釋又無法令其信服的時候,輿論以怎樣的姿態“幫襯”這種不信任?試想一下,如果輿論在傳播“丟腎事件”的同時,兼顧著搭載一篇科普文章,哪怕是作為“平衡聲音”,起碼也能落得個“公道在人心”。但為何,在信息篩選與過濾的時候,只有被放大的患者的焦慮?這種火上澆油的姿態,乍看起來是幫著弱勢群體發聲,其實是在醫患傷口上撒鹽。
當然,與謠言同樣可怕的,是此事中的推諉扯皮,一步步把“丟腎事件”送進了輿論場的激流。在劉永偉的“萬里追腎路”上,醫患溝通辦公室“讓他找當地法院”,法院說這屬于刑事案件“讓他去當地派出所報案”,派出所“讓找當地的12345”,“12345”又被推到“12348”,“12348”又把他引到徐州醫患調解中心辦公室……這一路奔波與無助,足以成為重塑醫患關系、問責權力作為的典型樣本。
一顆被誤會的腎,事件反轉,卻不見得就是誰的勝利。這一路上,不只謠言被打臉。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