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何勇海
大學聚餐已成許多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隨機向460位大學生調查,29.31%的受訪者聚會頻率達到每周兩次以上,其中本科低年級占63.52%。所有受訪者中,38.08%的大學生聚會社交的開銷占生活費的比例超過30%。身為某高校社團聯合會的“當家人”,學生干部小劉在換屆的一個多月內,奔波了大大小小20多個飯局。(5月9日《大河報》) 有人說,現在的大學早已是龐大社會的微妙縮影。此話從大學生熱衷于“聚餐社交”就可得到驗證:同學生日要聚餐、社團活動要聚餐、班級定期要聚餐,甚至獲得獎學金要聚餐、考試沒掛科要聚餐、確定戀愛關系要聚餐……“聚餐社交”雖可能打造“友誼的小船”,但容易給大學生和家庭制造沉重的經濟枷鎖。而長期沉浸于“聚餐社交”中,一些大學生日后走上社會也會習慣于“酒桌上辦事”,這恐怕是尤其令人擔憂的。
所以說,大學生“聚餐社交”不能失去度量衡:對度的把握,對量的控制,對利弊的權衡。大學生人際交往的方式有很多,聚餐只是其一。運動比賽、素質拓展、社會實踐、獻愛心公益活動等“非飯桌社交”,同樣可以交朋友、結友誼。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