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貴峰
日前,中國紀檢監察報刊發《“冷衙門”的“生意經”》一文,披露了河北省保定市人防系統腐敗窩案。而此前,中紀委官網和中國紀檢監察報已多次發文警示“冷水衙門”腐敗現象,如扶貧、信訪、氣象、農林牧副漁等領域的腐敗。(2月19日《新京報》) 人防、扶貧等在許多人心目中“沒多少油水”的“冷衙門”、“清水衙門”,竟然也頻繁曝出各種觸目驚心的腐敗大案,這樣的腐敗新動向,當然應予高度重視。但從預防腐敗的角度看,對此類“清水衙門”腐敗現象,沒必要太過大驚小怪。
首先,所謂“清水衙門”,實際上只是一個相對概念。較之那些位高權重的“油水衙門”,一些“清水衙門”的“油水”含量固然相當有限,但這種區別又只是相對而言的,并非絕對的“無油水”。畢竟,任何政府公職部門意義上的“衙門”,都不可完全沒有相對應的公權力。也就是說,公權力之于衙門,只會有“大小、多少”之別,而無“有無”之分,而只要有公權力存在,都必然會有依附其上“油水”—— 權力濫用空間。
一個衙門是否會滋生腐敗以及會腐敗到何種程度,主要不取決于它究竟是“清水”還是“油水”衙門,而取決于其權力是否得到了制約、受到了多大程度的制約。如果權力能得到有效制約,即便是“油水”衙門,也不易滋生腐敗,反之,若權力得不到有效制約,即便是“清水衙門”,照樣也會“水不清”,乃至成為腐敗泛濫的“重災區”。
而在現實中,相比那些往往備受關注的油水衙門,人防、扶貧等清水衙門所受到的權力監督制約顯然并不嚴密,甚至在很多時候正是囿于其外在看似“不起眼”的“清水”形象,而使之淪為權力監督的盲區。這樣一來,不僅會導致“清水衙門”權力失控、極易滋生腐敗,而且由于清水衙門的權力有限,為了攫取足夠油水,相關腐敗分子的貪腐“吃相”往往顯得更貪婪難看,會傾向于將手中權力“吃干榨盡”,甚至“3分錢也不放過”。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jr22wz.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