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經十路,很多市民表示,這么寬敞的道路,為何還會如此擁堵?其實,經十路拓寬的速度遠遠跟不上車流量增加的速度。即使各種治堵措施已經在經十路上使了個遍,擁堵依然是越來越嚴重。
齊魯晚報記者 王興飛
現在一個路口的車流量
頂過去整條經十路兩倍 2003年以前,經十路在當時雖然不窄,但大部分路段卻是由慢行道路唱主角的。例如青干院至二環東路路段路寬50米,雙向6個機動車道寬21米,非機動車道與人行道寬卻有24米。這種機動車道不如非機動車道寬的現象,在經十路上非常普遍。
2004年,改造后的經十路完成了全線通車,燕山立交以西路段路寬達到60米。其中機動車道寬30米, 非機動車道12米、人行道6米,另有8米的機非隔離綠化帶。此時,機動車道成為道路路權分配傾斜的主體,慢行通道漸漸被邊緣化。
“經十路修路拓寬時,當時不少人質疑,經十路需要修這么寬嗎?”山東大學土建與水利學院姚占勇教授說,這種質疑的呼聲在當時還很“盛行”。
市民王先生說,經十路拓寬后讓市民耳目一新。“都說這么寬的路10年也不過時、不會堵,但沒想到堵車來得那么快。”2008年,經十路的交通擁堵已經成為常態,經十路與濼源大街、歷山路被稱為濟南三大最堵道路。拓寬后的經十路,其實只撐了不到4年。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濟南不斷增加的機動車數量和經十路的車流量。2004年,濟南機動車保有量不足80萬輛,2015年已達到167萬。而增加更明顯的則是經十路的車流量。以經十路緯十二路路口為例, 該路口1月12日全天交通流量已近8萬輛,而2003年整條經十路單日流量僅為35690輛。